放假了,回到家,孩子们听到关门声,火火地呼喊着妈妈跑着,从后院穿梭到前院发现我扑向我怀里。此刻,是春天的温柔手抚摸了一切心绪,阳光和煦照进心田,胜过一切的明媚灿烂。急急地抱起孩子,举过头顶又不忍心地搂着孩子,和孩子打着腻歪,我的世界见到你们便是安泰。
不用赶着时间点来回坐车上班,紧张一下子删除,前几天脑子里都会蹦出“今天星期几?唉,放假了,哈哈……”
平时上班,用妈妈的话说是“两头不见明儿”,天白了基本都在学校,很少陪伴我的家里孩子们。头几天,女儿也会怀疑的问“妈妈,你今天不用去学校吗?”“对呀,妈妈在家陪你们不好吗?”我笑着说。
“太好啦!澜澜,你知道吗?妈妈要在家陪着我们呢?呵呵”女儿欢呼雀跃着说。
两个女儿还好,已经上学,多少都会学着实践着和别人在一起,应该如何处理自己爱好和别人的冲突。而儿子总是惹事端,真让我头疼不已。
开始在老庙上班的时候,儿子刚刚三个多月,有姥姥在家照顾着。现在又要将儿子放在家里,让孩子奶奶照看着。可能一开始没有处理好孩子被离开妈妈的焦虑,孩子与别人在一起,很容易抓打别人,可以称作小暴力。在心理学上,这可能是分离焦虑综合症。
每到过年这个时候,爸爸也就放假回家了。他会安排好写春联,询问一下我们一学期的工作情况,并严肃指出我的工作中的不足,还会细心指导我应该如何进行补救。我把爸爸对我工作的细致指导当作是对我成长的“剪修枝丫”,我总会认真去反思总结。
一般爸爸写好春联,对我们安排的除夕菜谱稍提建议后,会专门找时间空挡对院子里的果树进行一次修剪整枝。每次孩子们都会凑上去问个不停“爷爷,为什么要剪掉,它要是死了呢?我们就吃不上果实了呀”,然后愣愣的站在一旁不动。
爸爸总会笑着而又有点意味深长地说“修剪他们,就是为了让他给你们结出更美味的果子”,来年春天果树花开就可以证明,但要找到最有力的证明需要等到果实成熟,吃到嘴里的时候。一听到有更好的果子吃,孩子便乐此不彼的捡拾落在地上的枝条,跑着将他们送到指定的地点。
我弯腰捡起一枝条,看到被剪断的地方还渗出了汁液。这是他离开母体的疼,很清晰的泪。但这是他的使命吧!他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给人们结出更好的果子。今天他的使命召唤他,他回去了。他要回归原本,可能某一刻,还会重新登录世间。
现在的孩子都是精养的,甚至有两代三代人共养一个孩子,每个监护人都战战兢兢,唯恐有所忽略,耽误孩子进步。
我面对自己孩子的时候难免有同样的紧张,所以我自然不自然间在用学过的心理学公式给孩子下套。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发展规律,如果有不恰当的行为出现,应该要去“修枝整干”。即便有疼痛,也是成长中所必须经历的。
当然,给孩子这棵小树苗修整的时候,一定要先蹲下来拥抱他,听听孩子的每一次心跳,而不是根据妄议揣测到的,伤害了这活生生的个体存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