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吧教育
如果你也是一位琴童

如果你也是一位琴童

作者: sissi的笔记 | 来源:发表于2017-01-10 17:24 被阅读130次

大多数时候,音乐不会成为我们社交的谈资,毕竟谁会没事聊巴赫、肖邦、李斯特?所以,很多长大了的琴童会在社交中常常觉得寂寞。

然而,这寂寞又是那么恰到好处,刚好可以保留独立思考的时间,以及实现一种精神内守的状态。


家对门开了新的幼儿园,是新加坡某知名音乐人创立,打造音乐启蒙与音乐教育的机构。据说,培养过孙燕姿,蔡健雅这个级别的艺人。

我的心一下子很热,准确的说,我的大脑迅速发热了。因为此刻10个月大的儿子正在玩弄家里全新的雅马哈钢琴。

刚结婚的时候,老公的叔叔戏称这台钢琴是将来孩子的十大酷刑之一。其实他真是想多了,因为那是我的。没错,我曾是中国80年代最庞大的琴童之一,三十年前那架聂耳牌还在原先的家里摆放,每年还是给它固定的调音。

作为资深琴童,当有一天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琴键上随意敲打,那种画面,不知道是温暖,还是心酸?

这个倒可以隔空问问周董,据说他那首《前世情人》的旋律演变自女儿四个多月的随意敲击。

很多人问我,你会给孩子学琴吗?我没有正面回答,甚至也没有给孩子的爸爸一个明确的答复。但是,有一天在宴席上观察到的一幕,让我心底决定,让他步我的后尘吧!

那天的宴席很素雅,主办方邀请了一位古筝表演者,侧面打听到小姑娘正在音乐学院求学。台下坐着无非是我等附庸风雅者罢。小姑娘自在弹奏,席间也没什么互动,大概她心里也明白台下并无知音吧。忽然间,主办方的展示牌砸落,刚好就在古筝的旁边,一时间总有些骚动,上下场的工作人员如鱼贯。但那个文静的姑娘只是冷静的看了一眼,继续她的指尖拨弦,不慌乱,不紧张,亦不停顿。

我心想,这大概就是艺术的力量吧?

我们为什么会去学音乐,学艺术?大多数人是不可能踏入专业领域的。很多父母,包括我爸妈当年用‘陶冶情操’来做了简单的总结。

那么,究竟是怎样的情操?值得花费十几年的时间,牺牲无数看动画片出国旅游海边度假的机会来为这份情操用功?


它是舞动情绪的高手

我想,稍微有点心理学基础的人,因该都听说过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加德纳,正是他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并被广范运用与当代幼儿教育。现在,很多早教机构也经常推出“八大智能”作为特色。

“音乐智能”被列为其中: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

实际上,心理学已将音乐治疗列为一种方法,起源于美国,并有相当数量的注册医生。

作为舞动情绪的高手,音乐被用于镇静、舒缓、引导、催眠等各个领域。

作为一个幼年起学习音乐的人而言,这种音乐智能,或许并不能把我们塑造成郎朗或李云迪。但在情绪的调动和控制上,拥有了天然的任意法门。音乐所制造出的和谐与共振,是情绪的良药,而且它是免费且无副作用的。

它让你变得更专注

当时间被“碎片化”营销后,你有没有觉得你的注意力,记忆,身体动作也变得碎片化?很多人说自己每个十分钟就需要刷一次朋友圈,其实我们没有那么狂热的爱社交,也没有那么多信息值得被打扰。只是,十分钟后我们的大脑自动短路,需要暂停后才能继续产生链接。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碎片化的时间管理,其实,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渴望“专注”。

如果你有过漫长岁月的“练琴”阶段,你恐怕会对“聚精会神”这个四个字有很具体的体验。很多人问我,难道画画、跳舞等其他艺术不能相比吗?

毫不客气的回答,恐怕是的!因为音乐是瞬间的艺术,它在瞬时里是无法重来的,所以必须用十二分(甚至更多)的聚焦和高度的注意力,才能保证准确性。而音符的和谐又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所以准确性是重要的前提。至少,没有谁会大胆的随意修改大师的乐谱。

高效的人生,难道不正是需要“专注”作为前提吗?

它让“学习”变得不那么难

在我念书的时候,学艺术的孩子通常分为两派,要么高高在上,要么被人瞧不起。实际上,这都是一种误读。艺术或者说音乐,并没有让我们变得高尚。而之所以被瞧不起,是因为很多艺术生被视为特长生招进了很好的高中,好像他们就是投机取巧而来的。

爱因斯坦说:“音乐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揭示外部物质世界的未知与和谐,音乐揭示内部精神世界的未知与和谐,二者在达到和谐之巅时殊途同归。某种程度上而言,练习钢琴恐怕不比解决数理问题更容易。

在我看来,学习课本知识和学习音乐,有点像爬喜马拉雅山的不同面,最后它们在山顶相遇,一笑泯之。

我们会发现,在学琴的初级阶段,就会出现很多“厌学”的孩子,但很少有初学画画的孩子就感到无趣甚至厌恶的。经过我多年教学的经验观察,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所谓的有没有兴趣,而是真的太难了。很多孩子在五线谱上就花了很多功夫,对于节拍节奏的理解更是烧脑。钢琴演奏需要同时调动五感,这样的挑战对于7岁以内的孩子而言确实困难重重。但有趣的是,钢琴又恰恰是一门童子功。

当这种挑战反复出现,反复练习之后,对于“难”这个字,就有了全新的觉察。试想一下,一个每天翻越高山的人,会在意那一个个小山丘吗?

并且,这份十年磨一剑的技能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很好的毅力和耐力。这恰恰是非智力因素中相当重要的两项。

如果你的家中刚好有一位琴童,在漫长岁月的陪伴长大中,他会渐渐长成静穆庄严的样子,或者,在某一个时刻,你会看到。

相关文章

  • 如果你也是一位琴童

    大多数时候,音乐不会成为我们社交的谈资,毕竟谁会没事聊巴赫、肖邦、李斯特?所以,很多长大了的琴童会在社交中常常觉得...

  • 【笔记】琴童家长必修课1

    思考: 为什么要学琴? 这个问题我会问很多学琴的家长朋友和琴童学生。当然,作为本身也是一名琴童家长的我,也会不断问...

  • 陪练十年的琴妈只说了这7条建议,真心实意,值得一看!

    这是一位有10年钢琴陪练史的琴童家长写给琴童家长的话,字字珠玑,每一句话都透着真诚。我们曾经满怀疑问到处询问名师,...

  • 琴童

    最近我成为了一名老琴童。小时候,虽然家里条件一般,母亲也满足了我要学电子琴的愿望,1500元买了一台卡西欧的电子琴...

  • 琴童

    光阴炼洗珠江水,红颜霜华浪花间。 只祈清音随身畔,不教忧烦近儿眠。 2016年六月,赴广州参赛。 夜游珠江,闲暇难得。

  • 《琴童》

    敲打 弹奏 听听声音来自哪里 像流水般好听 古筝 钢琴 自制的架子鼓

  • 有一个“有趣”的钢琴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

    每一位“小琴童”的学琴生涯写出来都是一本书,尤其是有幸遇到一位“严格而有趣”的老师~这些年 的学琴生涯里,钢琴老师...

  • 琴童家长最“毁人不倦”的想法

    随着钢琴的普及,中国已经成为琴童大国了,3000万琴童,但是呢,琴童家长们对钢琴的认知却跟不上它的发展速度,今天就...

  • 家有琴童,一位合格的琴童家长所必备的质素!

    许多家长会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不懂音乐,不知道要让小孩上音乐班还是学钢琴?」、「我的孩子学钢琴,但是我又不懂音乐...

  • 一位琴童母亲的陪伴心路

    俗话说,有多少琴童,就有多少琴童的父母,而琴童的父母,总要比一般父母付出的多一点。这句话在我送我家女儿小童去钢琴学...

网友评论

  • c18f145c6058:我家孩子10个月,我也想让他学琴,想不让他落入俗套,让他学会欣赏美,学会耐心,感谢老师的美文,看了很受触动
  • pmzz2016:我也是小时侯学钢琴,后来读书压力大就没坚持。现在有了孩子,我想决定在去学琴。不是让孩子一定去学琴,而是自己到现在才领悟到学琴对我的真正意义。我知道如果妈妈喜欢什么孩子也自然会喜欢什么,但我只是自己想学,并且想用钢琴去创造音乐。这可能是艺术的最大意义吧,就是创造力。
    sissi的笔记:@pmzz2016 是的呢!会让生活有更多可能性以及无限延展的力量!非常好的观点,谢谢亲😊
  • 木木晨光:家有琴童,以上了17节课,目前汤3,曲子渐难,落泪弹完,总能拿下,亦有成就感(他自己)😄
    sissi的笔记:@木木晨光 的确入门很难,几年之后,他或许会开始慢慢懂得享受其中的

本文标题:如果你也是一位琴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ek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