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来临,许多大学生犹豫回不回家过节。
今年的中秋与国庆假期,相隔6天,对于回家需要长途奔波的同学来说是件纠结的事。因为仔细一算,这似乎是人生中第一次中秋佳节未和父母团聚,而身处异乡,又难免滋生惆怅的情愫。
其实,步入大学,我们学会的第一件事便是独立。
这里提到的独立,是一种狭义的独立,并不是一个人的独来独往,而且偏向于必要时的独当一面。离开了父母的庇护,我们再也不是可以任性胡闹的小朋友了。
所以,我们学会独立生活,独立思考。
我们中有些人,慢慢懂得长辈的赚钱不易,开始小范围经济独立,他们当代理,发传单,收餐盘,送快递……做着一系列普通却也充实的兼职。
微薄的兼职工资也许不够充当一天两天的生活费,但真真切切地让每一天看到的阳光洒进心膛,暖暖的。
S同学正是其中一员。
从小出生农村的她,在平时的寒暑假就会去勤工俭学,补贴家用,因为由奶奶抚养长大,更是让她在上学期间也极力希望减轻家庭负担。开学短短的五天时间,应聘了奶茶店,幼儿园助教,临时志愿者等多份兼职。
甚是惊人的是,在往后的时光里,学校的校报上也经常刊登她发表的文章。
这样的一个人,也许我们不能仅仅用独立来形容,更应该把她比喻为晨星。
何为晨星,毛姆在《生活的道路》中曾这样描述,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生活是由环境决定的,他们在命运的拨弄面前,不仅逆来顺受,甚至还能随遇而安,我尊重这些人,可我并不觉得他们令人振奋,还有一些人,他们把生活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似乎一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创造生活,这样的人虽然寥若晨星,却深深吸引着我”,
成为晨星,必要技能即是学会独立,学会忍受孤独,更要耐得住寂寞。
看到这,你也许会心生疑问,难道说为家庭分担经济负担就是学会独立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那只是体现独立的一个外在表现,更多时候,我们要学会精神独立。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对父母报喜不报忧,距离拉不断他们的担忧,而我们,应该学会的是让父母看到我们能够独立地处理自己遇到的事情。
L同学是一位日常生活心思粗糙的男孩子,但有一颗对社团热忱的心,大一时,当大家还处在小萌新阶段,懵懂无知时,L同学凭借自己过人的办事能力,早已脱颖而出,受到大二大三学长学姐重视,大二时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团长。
但很多事情往往一波三折。
初次带团,L同学经验稍有不足,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一连几个星期,心情都不太美丽,但每次接起爸爸妈妈的电话,他还是表现得乐呵呵的。
但一些细枝末节的不开心,还是没能逃过父母的法眼,无奈之下,L同学总是匆匆挂断电话。
还好,万事开头难,在大二剩下的时光里,L同学渐渐掌握了社团工作和生活学习的平衡,学会精神独立的她如鱼得水,闲暇之余也会主动打电话询问父母的身体情况。我想,L同学的父母一定很满意孩子的状态吧。
临近中秋,S同学忙于志愿服务工作,L同学往返于社团与图书馆。对她们来说,今年的中秋虽然没法与家人团聚,但同一轮月亮,却将家人与彼此的思念带到身边。
独立,并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相反,它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步入社会所需要的,经济独立让我们不卑不亢,精神独立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思想,这一过程,是每一位大学生应该经历的。
▪END▪
作者:刘暖,一位有温度同时脑回路清奇的小胖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