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陷入危机的教育机构有20余家,让人们注意到教育机构爆雷这件事还得从韦博英语说起。今年10月,成立了21年的老牌英语机构“韦博英语”疑似跑路,涉及近万名学员、超亿元金额的消息更是将这一行业问题推上舆论高点。
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教育行业基本上采取的方式都是预付款。学员先把多次学费交给机构,机构再对学员进行服务。一般是采取年卡、半年卡、季卡,有些教育机构为了快速回笼资金,甚至会要求学员一次性缴纳2年或者3年的学费。
课外辅导班的收费一般是学校单词课程的好几倍,一般交一年的年费就要差不多1万元~2万元,平均算下来,单次课程收费在100元~500元之间。对于一般家庭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对于教育机构来说,学费就是一个门槛,不仅仅是提高了学员入学的高度,也增加了他们想要招到学员的难度。
于是就出现了教育贷,教育分期属于消费金融的一种,目前提供服务的既有京东白条、百度有钱花、松鼠宝分期、招联金融等教育培训分期平台,也有招商银行、浦发银行、交通银行等提供的信用卡分期。
教育机构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当教育机构的营销人员拉到学员进行听课,并且学员对课程感到满意,想要继续学习,但是资金不足的时候,就可以使用教育分期。
学员在手机上操作贷款流程,金融机构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金融机构会一次性将学员的学费付给教育机构,而学员只需要每个月按时还款就可以。这既减轻学员一次性付款的压力,也降低了教育机构获得生源的难度,金融机构也得到了利息收益。
这看起来三方利好的事情,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出出荒诞剧。
据“投资界”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陷入危机的教育机构有20余家,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韦博英语、朗播网、理优1对1等等。
虽然说培训机构的收入确认是以服务交付作为依据的,如果没有交付服务,即使金融机构提前把钱打给了培训机构,本质上来说这个钱也不属于企业。但是强大的现金流摆在面前,不用实在有些可惜。于是,教育机构在收到金融机构的一次性付款后,便开始将预付费款项当成了现金流用于扩张。
但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资金回笼的速度赶不上现金流消耗的速度。
而资金链一旦断裂,企业主面临的是背上老赖的名头,多年的心血付之一炬。已经签约了教育贷的学员面临的情况则是,接下来的课程不能上了,但是每个月的贷款必须还,如果不还,将会影响个人征信。而没有掌握经济大权与决定权的企业员工,则是成为夹心饼干,一边要想办法为自己维权,一边要充当家长的受气包。
这些爆雷的教育机构犯的最大的错,就是没有搞清楚自己适合什么样的模式。在其他互联网行业,规模效应也许能带来巨大的增速,可能烧钱能烧出一个独角兽,但教育行业不是这样。学员越多,需要的服务也更多,核心还是看企业怎么花钱、怎么执行,在公司很小的时候,账就要算清楚。
这跟之前一连串倒闭的健身房类似,传统的预付款行业模式虽然不能发大财,但是比起其他行业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现金流稳定。但是在教育贷进入教育行业的模式中,这笔钱不能算是教育行业可用于大肆扩张的资金。就算真的要利用这笔钱扩张,也必须算好每一笔资金支出后的回笼时间。
大量的现金流涌入会让人红眼,唯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让眼睛变回黑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