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为忠的豫让

作者: 高梧一叶下 | 来源:发表于2017-10-10 13:04 被阅读21次

《说文解字》中对“忠”的解释为“尽心为忠”,这既要不失气节,也要能够做到“尽己之心”。历史长河中的尽忠之人,可以说是不胜枚举。中国四大刺客之一的豫让,虽至死都没有为主复仇,但却用生命诠释了尽忠的信念。

春秋末年,晋国国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正卿的智伯被赵襄子所杀,并把他的头骨做成了酒器,以报年轻之时所受的侮辱。智伯的门客豫让所幸逃脱,藏匿到了深山之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豫让在山中长叹道,智伯对我有知遇之恩,只有为他报仇,我的内心才无所愧疚。于是,豫让改名换姓,假装成犯人潜入到赵襄子的宫中,做些打扫厕所的杂务。

一天,赵襄子如厕方便,见到打扫卫生的豫让神色异常,目光凶恶,甚是可疑。于是,他便派人把他抓起来拷问。豫让不露惧色,直率地承认就是为智伯报仇而来。赵襄子的侍卫一听,动手就要把豫让拉出去杀掉。赵襄子却拦住说:“此天下之贤人也”,说着就亲手释放了豫让。

豫让被放走之后,仍然不甘心。为了行刺成功,豫让“漆身为厉”,将有毒的漆涂满身体来改变自己的样貌;“吞炭为哑”,吞食火炭来改变自己的声音,甚至于他的妻子都难以辨认的出来。豫让以此状在大街上乞讨,等待机会再次刺杀赵襄子。

不久,赵襄子出行,豫让便埋伏在行进途中经过的桥底下。赵襄子过桥的时候,突然,马惊嘶鸣。赵襄子见状道:“豫让肯定躲在此处行刺。”他手下的士兵搜查一番,果然抓到了豫让。赵襄子虽为豫让舍生取义的行为所感动,但他也是仁义至尽,放过他一马,这次不能再放他走了。于是,便命令士兵包围了豫让。豫让深知难逃一死,便对赵襄子说:“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恳求能在赵襄子衣服刺几剑,以了却报仇心愿。赵襄子对他的行为赞赏有加,便脱下衣服递给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衣,喊道:“吾可以下报智伯矣”,接着伏剑而自刎。

“一死谁言无所为,主知深处自难忘”,豫让“尽己之心”的忠义,而今也仍为我们所赞颂。“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所谓的“忠”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它不止是在君臣之间,更在我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关文章

  • 尽心为忠的豫让

    《说文解字》中对“忠”的解释为“尽心为忠”,这既要不失气节,也要能够做到“尽己之心”。历史长河中的尽忠之人,可以说...

  • 【脑洞】忠

    《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则战士护国为忠,族人保家为忠,猫犬守宅亦为忠。...

  • 儒家思想篇六

    忠 《四言铭系述》中“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这句话含义是为别人尽心叫做忠,不欺骗自己的内心叫做信。忠有忠实...

  • 《孔子家语新说·儒者的节操》之四 怀忠信以待

    《孔子家语新说·儒者的节操》之四 怀忠信以待举 忠,存心居中,正直不偏。《说文解字》解释为:"忠,敬也,尽心曰忠"...

  • 忠义千秋

    赤桥故事主人公豫让,为报智伯知遇之恩,三次行刺赵王。 按理说这就是忠。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哪怕付出生命代价。忠就...

  • 《左传》——浅谈中国文化里的忠和信

    《论语》有言,子曰:“主忠信”。 何为忠?从造字看,“忠”为存心居中。一颗心不偏不倚,正直不懈,公而无私,尽心竭力...

  • 2018-11-30/02脚踏实地

    事一主,则忠一主,莫怨莫枉。若为良主,何亏贤臣?豫让众人国士之论,千古至理。古者贤臣为国事殚精竭虑,今者我辈为工作...

  • 忠孝仁义礼智信

    忠 忠是指真心诚意始终如一地为公忘私,为国忘家,为人忘己,为义忘利,尽职尽责,尽思尽言,尽心尽力,是仰无愧于天,俯...

  • 仁智襄报仇 忠豫让取义

    团灭智襄子之后,扛把子赵襄子、魏桓子、韩康子瓜分了智襄子的地盘。赵襄子还不解气,把智襄子的头割了下来,把里面掏空再...

  • “以愧天下后世人臣怀二心者”的行为艺术——读豫让

    豫让的前世今生? 豫让在刺赵襄子,发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之前应该在晋国没什么名声,在主要描写豫让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尽心为忠的豫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pyv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