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北方人惜地如金。
每年的打麦场都是在各家的地头边薅出一大片空地,麦穗子还没有熟透都被连根带棵地薅了下来,为的就是能腾出一片空地做打麦场。
薅好了麦,用麦系子绑起来,麦个子像个小孩子一样一个一个被攒成麦垛。
架子车两头堵上白蜡条栅子,车厢里铺上塑料布,装上一架车子从压井里压出来的水,光光荡荡拉到空地里开始洇场,架子车一路上晃荡出不少的水来,一趟又一趟地拉水,连路面都被弄得湿湿的。
拉了一下午水,场地才被泼得湿漉漉的。场地静静地躺在那里,等待青色石磙和硓磨的光临。硓磨后面绑上湿柳枝子挂在石磙上,一圈一圈地被人为地碾了下来。
男人赤巴着脚,湿柳枝子把场造得黑明,石磙吱吱哇哇地唱着碾场的歌,好像也在迎着麦季的到来。这时若是有个穿高跟鞋的女孩子不脱鞋子进了场里,一定会招来大人的吵骂,高跟鞋的鞋后跟在湿漉漉的场面上扭上几个坑,会让大人非常恼火。因为那小坑里会藏麦籽。
麦场经过农历五月的干热风,很快就会泛出白光,如镜子一般又光又滑,几场麦子打下来,打麦场溜光得差不多像地板一样。
日头落下山,等温度降下来时,很想在那光滑的、有南风吹拂的打麦场里躺上一会儿,望着蓝天,望着夕阳,望着一望无际的金色麦浪,你会感觉天是那么蓝,夕阳是那么红,日子是那么美。
这时挨地邻的邻居提前种上的春西瓜已经快上市了,偶尔摘下来送给你一个解解渴,你会感激地说,你看让你破费了,多不好意思。邻居会说,自家地里种的,不是啥值钱的东西。青瓜梨枣,见了都咬。说罢,哈哈大笑起来。
打麦场一家挨着一家,这家说话那家都能听到,孩子不好好干活惹家长生气的;老头、老太太磨牙抬杠的;两口子因为打麦没配合好发脾气的,打麦场上每天都上演着一出出如电视剧一般的小剧种。打麦场里欢声笑语,打麦场里机器声声。一家一家的麦袋子像士兵一样排列整齐。
打好了场,麦场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于是就开始坌场。 天不下雨,被碾得像石头一样的打麦场,硬邦邦的,一抓钩下去一个白印,把虎口震得生疼。
二百多个平方的打麦场差不多要坌上几天,碰到下雨就赶紧种上绿豆或者豇豆,当绿油油的禾苗铺满场地时,老百姓一颗悬着的心才得以放下。
近些年随着大型收割机的普及,薅麦造场的时代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场边的麦秸垛也只能在教科书里和遥远的记忆里去寻找了。
过去的打麦场(网图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