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躺在床山看《书剑恩仇录》,读到回部大战清军定边将军兆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奇妙感,同时读的几本书忽然交融在一起。刚刚读完《这里是中国》的伊犁篇,知道西域为什么在中国历史上总是降而复叛,叛服不定。直到乾隆征服伊犁,西域才稳定在中国的版图上。也知道天山南北的地理差异,天山以北的伊犁地区水草肥美,物产丰富,因而国力强大;而天山以南的邦国则只是大漠中的大大小小的绿洲,依靠天山冰川融雪带来的有限的水资源,部落分散且势力微小。只要天山以北稳定,南部就在掌控之中了。
我在小说中仔细寻找一点点历史和地理线索。金庸这部小说的大背景应该是乾隆已经征服伊犁之后,兆惠平定天山以南的叛乱,地点有叶尔羌古城。金庸在小说中也提到了是黑水营之围。小说家毕竟不是历史学家,站在历史角度是清军平定叛乱,在小说家眼里则可以任意发挥,在天山山脉的雪山、冰川、大漠、湖泊、草甸上自由驰骋,他可以站在回部的角度,把清军当作入侵者、破坏者,这就是小说家的奇思妙想吧。这本书是金庸的第一部小说,论奇思妙想远不如之后的小说。
金庸对乾隆一点都不喜欢,在书中不止一次挖苦他,他对乾隆最反感的地方就是处处题字留名。小说家就是好,自己的好恶随便写出来并不招人反感。
《书剑恩仇录》还没有看完,但是从历史上看,乾隆亲征最终平定叛乱,彻底收复西域。这么看来,《书剑恩仇录》应该是悲剧结局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