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惯了在靠窗的位置捧着纸质书阅读的我,一口气在kiddle上看完了路内的《慈悲》,这是我第三次看这本书,看完总觉得自己应该写点什么东西,我不是评论家,写不出观点鲜明的批评文,此篇就当我闲话闲说,算是给自己的一个交代吧!
《慈悲》出版于2016年,新书刚上市的时候,我有幸见到了作者路内本人。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当时去参加的活动是张悦然的新书《茧》的发布会,路内作为嘉宾出场,张悦然在台上发言的时候,开了个玩笑说:“好尴尬,有读者在下面看《慈悲》。”那时我还不知道《慈悲》是路内的新作。我只在文学史的时间脉络里听过路内这个名字,其他则一无所知。
当然这都是闲言碎语,接下来切入正题了,《慈悲》讲了什么?
一听书名,我脑海里第一反应就是:观音菩萨在世,大慈大悲。这莫非是本讲佛学的书籍吗?带着这份好奇和求知的心理,我正式走进了书本。
书的扉页是这样一段话:
水生十二岁那年,村里什么吃的都没了。水生的爸爸在田里找到了最后一根胡萝卜,切开了给一家四口吃下去。水生的爸爸说:“再不走,全家饿死在这里了。”水生的妈妈牵着水生,水生的爸爸背着水生的弟弟,去城里投靠叔叔。
自此,水生的父母与弟弟生死不知。
二十岁那边,水生进入化工厂,生命中有了根生、玉生、复生。。。。。。然后,又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老家早已凋敝,但他得活着,他要为玉生、为父亲,辨认回家的路,为复生留一条回家的路。
这个故事简介让我想起了余华的《活着》,《活着》最后只剩主人公福贵与那匹老马,《慈悲》中主人公水生身边的人也相继离世。不同的是,《慈悲》读起来让人感觉轻快明亮,死亡不再宏大,而变得像穿衣吃饭一样日常,而《活着》让人读完压抑到连呼吸都变得厚重,死亡以及苦难让人踹不过气。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欣赏这本书:
一:路内的戏谑语言以及游戏态度:
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水生的师傅去世时的几段对话:
老工人为什么在厂里的时候不生癌,偏偏要等到退休生癌?师傅就对水生说,苯有毒,但是如果天天和苯在一起,身体适应了就没事,等到退休了,没有苯了,就会生癌了。
根生打趣说:“师傅,你干脆不要退休,就不会生癌。”
师傅说:“不行,我干了半辈子,天天上三班,我不退休也会累死。”
师傅本来以为自己最多能活十年,但是师傅近来膝盖一直痛,去医院检查了一大圈,才发现自己得了骨癌。大家都知道,骨癌是要锯腿的,以后师傅就只有一条腿了,变成独脚强盗。后来医生说,不用锯腿,已经扩散了,你回家吧。师傅就摇摇头,回家等死了。
师傅躺在床上,对水生说:“我一直以为自己会得肝癌,可是我得了骨癌。我们苯酚厂到处都是骨头的臭味,我的肝没事,骨头倒跟着一起发臭了。”
师傅说:“水生啊,我一点儿也不怕死,死了我就不觉得痛了,死了我就没那么多话可讲了。”
死亡在路内笔下的人物中不再变得神圣和遥不可及,人物在面对死亡时,没有对死亡的害怕,反而以一种打趣式的态度消解死亡的恐怖。人们似乎看透了人活一世终有一死的宿命,当死亡真正来临的时候,人们早已准备好去赴那个约定了。
路内对死亡与疾病的叙事充满了玩笑式的轻松,他的游戏态度似乎就像在讲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死亡和病变在我们眼前没有了宏大的意义,读起来也变得轻松而明快。
二、多姿多彩的圆形悲剧人物形象
相比于水生的形象,我更加不能忘却的是根生这个悲剧人物。
根生的家庭穷困潦倒自不必多赘言,现在我想介绍的是命运加诸在他身上的种种苦难。首先是根生因踢工厂阀门被判生产破坏罪遭到审问,其次是因被揭发和女人搞破坏被暴打,打到小便失禁,打到瘸了一条腿后流放到乡下农场改造七年,中途因为想逃出来被抓住后又加诸三年。
十年弹指一挥间,白着胡子再度回到化工厂的根生只能在废弃厂看管废品,好不容易被安排相亲结果闹出天大的笑话要遭其前夫的追杀,十年前的偏见导致现在厂里发生一点伤风败俗之事就怀疑到他头上,找水生借钱做个体户小买卖结果被连本带利骗走,囊空如戏的他在报复了当初侮辱他的人后毅然决然选择了上吊自杀。这就是根生的一生。
根生处处碰壁,处处不如意,生活加诸给他的痛苦以及磨难最终练就了一个连死亡都不再生畏的铮铮汉子。
他的出生环境自己选择不了,但是他活得坦荡,和厂里守活寡的汪兴妹发生关系受到别人的指指戳戳甚至揭发,但是他宁愿被暴打也没有供出汪兴妹,他知道供出她,汪兴妹的后半辈子就毁了。他死前做的最解恨的事情就是暴打了一顿十年后还在背后说汪兴妹流氓话的工人,打到自己付不起医药费。根生是有骨气的。
即使活着那么不容易,但是他依旧选择主动改变,虽然最终败给了命运,但是他却活出了他自己。
三、只要活着,终会有好事发生
水生有幸在饥荒之年活下来,进了化工厂车间,遇上师傅,师傅处处为他好,教他技术操作,为他要补贴,带他领劳动皮鞋,将女儿嫁给他,虽然生活在有毒的化工厂,不在工作期间累死也要在退休后生癌而死,但是水生活着就感受到了世间最真诚的爱。
活着是很难,水生没想到自己可以取师傅的女儿玉生,在一阵欣喜之后,才知道玉生原来肝硬化,生不出小孩,生活就是这样,意外总是会在无时无刻不给你惊喜就是惊吓。
师傅在的时候,水生在厂里受到好的待遇,师傅死后,水生后来被派去做最繁重的工作,滚原料桶。水生以为自己一辈子只能滚原料桶,但是四人帮倒台,时代变了,水生的坏日子也跟着走到了头。水生后来去了苯酚车间,有了自己的独立办公室。
玉生生不出小孩,病情越来越严重,不想自己死后只剩下水生一个人没人照料,同意去领养孩子。可是命运造化弄人,领来的孩子是个豁嘴,就是兔唇。玉生觉得嘴里发苦,眼睛干涩,倒吸一口冷气,但是最终还是领养了孩子。所幸的是,后来做手术治好了,孩子出落得婷婷大方,最后一直陪伴水生到老。
水生以为自己会在苯酚厂干一辈子到退休,但是后来时代变了,苯酚厂实现了股份制,水生拿不出钱入股,面临了下岗失业的威胁,正在无奈之际,后又得偶然机会和别人一起去其它厂谈合作谋出路。欣喜与悲苦交替,狂欢与落寞交杂,活着与死亡较量,得到和失去交叠,这就是生活。
水生、云生、根生、玉生、复生、强生、惠生……每个人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生”字,即使生活那么难,但是体现了作者路内依旧对生的渴望。
生亦苦,死亦苦,人间一切,皆是苦。但是唯有活着,苦即是乐。唯有活着,所有的事都可称为好事。
借用文中一句话作为结束:
此岸彼岸,彼岸此岸,人们就是在这里往来过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