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昨天的连接,现场B3工作坊的四十多位伙伴间已有深度连接。场域能量要比昨天强得多,大家都会觉得这儿很安全。要说遗憾,唯一的就是很多学员在意下午的送机送站的大巴各类时间点(包括我),特别是下午临近,总是要随时看表,全身心上就会差一些。
不愿提早走,但是必须走,这是一种伤痛。
遗憾最终的结束照上没有我。【哭一会儿】



今天的课虽然没有昨天的工作坊内容连贯,但是感觉得到,导师带领得更深入,教导范式使用更加专业,而要求学员能够进入得也更加深了,但是这个部分随时会根据现场学员的情况与合作质量的高低有所调整的。
今天一整天都很烧脑,能量消耗具大,要随时入戏出戏。而且现场也常常以强大的能量状态冲击到你的身心。无处可逃。甚至我想到了现在很多的系统排列工作坊中也会用到这些技巧,让学员感受到角色在场域的能量。
当然,我也一如既往地尽我所能全身心投入,每个环节思考并与导师和同学互动。只有这样,在如此高品质的工作坊中才是学得最多。
国际惯例,我们来看看,这第二天乔老爷带我们做了什么。
一、回顾昨天的活动,并有提问回答环节。
比如大家有提,入戏环节可以怎么做?昨天有什么环节是导师没来得及带领我们做的?我提了一个问题是看到老师用到空间步行比较多,那么在我们的戏剧课上,什么时候用?怎么用?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吗?结果导师反问我,我观察到了哪些部分在用,作用是什么。大家互助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提及,这只是他个人的习惯问题,喜欢用这样的活动,不一定你也要这么做。在戏剧活动中一定不建议大家自由组成,这样会有没有组成功(或者没有人愿意组合)的学生,会觉得很不安全。要么老师指定,要不就用“走”的方式,随机组合。
二、进入《花木兰》的学习
因为这是个经典的传统中国故事,在故事情节上大家都会知道一些,所以老师没有讲完整故事。
(一)小组演绎故事片断。
组成6组(每组6人)后,每组给到一段文字,配合一个价值观进行情境演出,在演出时要思考体现价值观。【和谐:木兰一家;平等:父亲与木兰的成长;礼:接圣旨;诚信:决定替父从军;智:装扮成男人;爱国:告别家人。】【给图片】

1.每组接受任务。
2.小组商量用什么情境呈现,并且体现价值观的内容在里面。
3.展演。
4.在看了各组的展示后,讨论他们在哪里体现了他们组的一个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把柔和的木兰和刚气的木兰作同框,让学员进行体验与比较。这两个人有什么不同?可以互相转化吗?阴?阳?】
5.良心巷。用到“智”环节穿戎装的木兰和此环节万分为难的父亲,邀请他们走良心巷子,其他学员分站在巷子两边,猜测父亲此刻的思维,一侧说出父亲的顾虑和不舍,一侧说出鼓励父亲做出让木兰从军的决定。木兰的扮演者则在另一侧的巷子口不断重复台词“父亲,让我代替您去从军吧。”【这个环节父亲扮演者的学员,由导师的推动下,十分缓慢地从巷子一端走向另一端,慢慢地听两边传来的说法“怎么能让木兰去呢,她是女人!”“放她走吧,没有别的选择。””对不起,孩子,我尽力了。”……我看到他还没有走到巷尾,已慢泪流满面。关于良心巷,现场的能量导向非常强,学员分享,此时此刻抉择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如何做下这个选择?】



(二)模拟战场
木兰马上要到战场,那个战场上是个什么样子呢,能不能去体验?
1.两人一组,轮流说数字或做动作。
(1)轮流说1、2、3
(2)拍手代替2。
(3)跺脚代替3.
(4)打响指代替1
2.全场空间步行。听指令做动作。
指令为跳、拍手、走、停。
(1)老师说什么做什么。
(2)老师说什么做反面的动作。跳为拍手;走为停。
3.老师指定全场1-6号。
(1)被老师报到数字的学员,会倒下去,其他数字的学员要去承托他,不让他摔倒。
(2)报到数字的学员会被拖出去(被其他数字的学员),依次被拖走。
(3)最后6人在场中,最终死亡。
老师提问,战争中总会有死亡,这时候木兰如何面对?【没有需要回答】





(三)教师入戏木兰、即兴巡回演出:木兰上市场买装备
1.分组。
2.卖马、鞍、缰绳、马鞭、自己想象的两组。
3.讨论如何进行,如何体现价值观的部分。
4.教师入戏后互动即兴演出。
(四)集体演出:木兰出征
1.椅子一把,放在中央,用一件外套代替战袍。邀请木兰的扮演员、母亲、父亲、弟弟和姐姐的扮演者到空间。其他学员围在外面。
2.导师对其他学员:你觉得除木兰外,其他角色可以站在哪个位置,可以有什么动作,你可以上去按你的指令来摆弄角色。角色必须按摆弄者的要求定格。
3.场上角色(除木兰外)可以到自己觉得最舒服的位置上去,作定格。
4.挑选3人做壮士,为木兰有仪式感地,缓慢地穿上战袍。其他成员可以到场上对除木兰外的所有角色配台词,想一想,他看着木兰穿战袍,他会想说什么,搭着他的肩膀说出来。
5.木兰转身,即兴说台词。其他人不作反馈,结束。
(五)下午的暖身
一声指令小圈围着看老师的眼睛,一声指令扶边界线的墙。
(六)团队演出:战士闲暇时做什么
1.6人一组,指定1号2号,然后告诉你1号为导演,2号为情节中必须死亡的角色,并发放记号。
导师分配情境:修战壕、清洗兵器、赌钱、喂马等。
2.第一轮无台词默剧,导演围绕在导师周围看剧并讨论。
3.小组讨论十句台词,并要在后期进行小组轮换的。
4.轮换台词,每句台词不能改必须说,而且不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加或减情节,思考如何贴切地使用台词。在演出时,导演作为花木兰的扮演者进入演出的画面中。
5.轮流演出。
(七)使用剑、讨论进攻与防守的动作(有声音)。
1.2人一组进行镜面带跟游戏。
2.全体讨论会有哪些动作。
3.挑选3个动作与原搭档进行排演。【可以有各种站位】
4.2人中一个是A,一个是B。分站在“战场”两头。要求:在背对,指令后开始转身,在音乐开始后,从A线砍杀到B线,中途有线的学员必须死亡。【这个活动导师暂停好几次,提醒大家不要笑场,要进入角色本身,是真的在战场上。】
5.教师入戏木兰。用衣服擦拭剑上的鲜血,然后邀请一位学员站在“尸体”的旁边,两边学员代替他内心独白。询问木兰扮演者的感受。抱抱木兰扮演者。
6.3人一组,说说从刚才的活动中你有什么感受?
(八)角色入戏
两位学员入戏成木兰和父亲。不能说话,其他学员思考自己想用谁的身份说话,就站在谁的一端。入戏的学员不能说话,但是能用肢体表现,也能走动与离开。我入戏的是木兰,我开放着我的身体接受着“父亲们”的信息,悲凉、无纳、哀怨是我的感受。特别是当父亲说,你回来吧,弟弟已经大了,不需要你去从军了,回家吧。“我”从心而升的一股悲凉,是我想回就加得来的吗?我的心能被看到和理解吗?嫁人,有那么简单吗?我能嫁给谁?然后导师再次邀请上两个不同时期的木兰,来说一说,你有什么思考?
(九)体会诗歌
助教念一首写花木兰的诗歌,说说你的感受。上午的一组原班人马,做出对年轻女性的什么忠告,围绕原来的关键词做定格画面。
(十)集体演出:角色扮演同(四)
呈现木兰回家来一幕,处理方式同(四)
最终当木兰转身前,只留下弟弟。木兰和弟弟两个角色即兴演出。
最终由学员一起抱一抱,木兰和弟弟。
(十一)总结
其实这个故事是中国传统故事,里面包含着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文化及价值观。旧金山的华人孩子和北京的华人孩子同是华人,用什么连接?就是这些有着共同文化及价值观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