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瑞士名表辱华后续:人民日报发声,道歉删图,中国市场恐寸步难行

瑞士名表辱华后续:人民日报发声,道歉删图,中国市场恐寸步难行

作者: 麦大人 | 来源:发表于2025-08-19 21:02 被阅读0次

2025年,一块瑞士名表,没坏在机芯,没败在价格,却栽在了一个“眯眯眼”的手势上。

模特手指一拉眼角,看似轻巧,实则一记耳光,不仅扇向了14亿中国人,更把自己扇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好一出“自毁长城”的现代剧。赚着中国人的钱,干着羞辱中国人的事,这哪是做品牌?这是在玩“火葬场”蹦迪——离谱,但不意外。

事情说来简单:某瑞士名表发布新款宣传图,男模特摆pose,手指一勾,眼角一扯,活脱脱一副“西方刻板印象”里的东亚 caricature(讽刺漫画)。

这动作,不是审美,是挑衅;不是无意,是傲慢。

“眯眯眼”是什么?是19世纪殖民者笔下的“黄祸论”图腾,是好莱坞电影里“傅满洲”的标配表情,是西方凝视下对亚洲人长达百年的丑化符号。

你可以说“我们不懂”,但当你卖表给中国人时,还敢用这种视觉暴力,那就是“明知故犯”。

这就像去别人家做客,反手把你家祖宗画像撕了,还说:“哎呀,我只是想看看纸张质量。”谁信?

事发后,品牌反应堪称“教科书式危机公关”:秒删图、秒道歉、秒认错,姿态低到尘埃里。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发文怒斥:“文化尊重,不是选修课,是必修课。”

可问题是——大众不买账

为什么?因为这不是第一次了。从D&G的“筷子歧视”,到巴黎世家的“眯眯眼童装”,再到这次瑞士表的“眼角拉扯”,套路都一样:先冒犯,再道歉,再收割中国市场

消费者早看透了:你不是真懂尊重,你只是怕丢生意。一旦风头过去,换个模特、改个设计,又来赚我们的钱。

这种“道歉经济学”,比歧视本身更恶心。它把道歉当成公关工具,把消费者当傻子耍。

瑞士表,曾是“精准”“奢华”的代名词。可如今呢?年轻人买表,不看ETA机芯,要看颜值、看态度、看品牌价值观。

而这家名表,却还在用上世纪的审美搞事情。设计平庸,价格离谱,现在连基本的文化敏感度都没有。你说它活该吗?不,它只是“迟早要出事”。

更讽刺的是,它还是斯沃琪集团旗下的品牌。斯沃琪,可是最早一批进军中国市场的瑞士表商,当年靠着“亲民+时尚”打开局面,如今却被自家子品牌狠狠打脸。

这就像你辛辛苦苦建了一座桥,结果儿子拿炸药把桥炸了,还说:“我只是想看看爆炸效果。”

有些人总以为,中国市场“大度”“包容”,骂几句、闹一下,过几天就忘了。可他们忘了——14亿人,记性都不差

从H&M抵制新疆棉被全网封杀,到特斯拉女车主站车顶维权引发舆论海啸,再到这次瑞士表的“眯眯眼事件”,每一次都证明: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敢说“不”

我们不反对批评,但反对基于偏见的侮辱;我们欢迎品牌,但拒绝带着傲慢的收割。

你若尊重我,我愿为情怀买单;你若羞辱我,我必让你寸步难行。

这就是今天的中国市场——不是谁都能来分一杯羹的韭菜地,而是检验品牌良心的照妖镜

品牌现在最该做的,不是发第十份道歉声明,而是彻底反思:为什么你的创意团队会允许这种图片过审?你的中国市场策略,是真尊重,还是假迎合?

真正的补救,应该是:

解雇涉事设计师或团队负责人;

启用亚洲面孔主导品牌视觉;

设立“文化审查委员会”,杜绝类似事件;

向中国公益组织捐款,支持文化平等项目。

否则,一句轻飘飘的“我们深表歉意”,只会被当成“公关流程走完,继续赚钱”的信号。

而消费者,会用钱包投票:你删图,我删购物车

结语:时间会走,但伤疤不会淡

这块表,或许还能修。但品牌在中国人心中的形象,已经裂了。

它提醒所有跨国企业:在全球化时代,最大的风险,不是关税,不是竞争,而是无知与傲慢

你可以不懂机芯,但不能不懂人心;你可以卖得贵,但不能贱得离谱。

毕竟,一块表走时不准,换块电池就行;一个品牌失去尊重,那就只能——停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瑞士名表辱华后续:人民日报发声,道歉删图,中国市场恐寸步难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nt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