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由于最近发布的‘2019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特别火,网上对它骂声一片,真是臭名昭著了。
潘董实在太不厚道,这次 '2019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明显就是管理层的利益输送啊。
高价回购股票,转手半价卖给自己和自己人,一来一去就不见了几十亿,但人家潘董就是不care这几十亿啊,这是股东们的钱又不是他自己掏腰包的钱,他只要妥妥地拿到股份即可, 管你们无端损失多少钱 。
企业共有5万多人,有资格参与这次‘2019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却仅有470多人,潘董自己一个人就拿走了1/3的股权,另外两名高管各拿走占总额的5.4%,这三个人合起来就拿走40%,肉都给这3个人吃了,剩下的汤就那几百个人去分吧。
伊利再怎么差,大概率也不会一直停留在15块以下吧,毕竟还是龙头消费股呀,所以他们15.46这个买入价格是稳赚的,15.46的成本轻易就可以收割很多韭菜了。

限制性股票,是指激励对象按照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从上市公司获得一定数量的本公司股票;只有在工作年限或业绩目标符合股权激励计划规定的条件后,激励对象才可出售限制性股票并从中获益。
考核目标,是以 2018 年净利润为基数,要求2019 年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 8%,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 15%。

8%这么低要求,只要企业正常发挥就可以完成,还需要什么激励?如果需要激励才有这8%的增长,我们真是要好好想想,这企业是否不行了?我们是否给予它过高的期许,给出了20多倍PE估值?
虽然第一期的考核目标定的有点低,但是比较安慰的是后面几期都是递增,最高到48%。
但是呢人家董小姐买格力都是自己掏钱,从不搞这些拿来主义,这点潘董能不能向董小姐好好学习。
公告出来第二天开盘伊利就接近跌停,我以为至少来三个跌停,结果今天却翻红了?其中不排除一些人把这次’股权激励计划‘理解成了利好,他们认为只要是企业回购,不管是基于什么目的的回购,只要有’回购‘两字都认为是利好。
我认为这次回购计划引起的下跌是短暂的,股市里除了不明所以的老韭菜还有源源不断的新韭菜,历史上这种回购在伊利上已经发生好几次了,但也不影响它股价后续的上涨。
去年之前伊利还是我的第一重仓股也是我持有时间最长的股票,我曾经是很喜爱它的,但由于2018年财报通知它是个位数增长,我就见异思迁了,从此我就开始陆续减仓到现在只占我总资金的3%,鉴于现持有成本足够低 ,股息率基本也有6.3%,就对它进行了放养(不加仓也不减仓)。
潘董给出的激励也是个位数增长,所以只好对它继续进行放养。
乳制品企业比较出名是伊利和蒙牛,蒙牛是港股,没有好的APP查看指标,所以不做研究,大家有什么查看港股指标的APP推荐下吗?
乳制品企业在我大A中除了伊利(2018年净利润64.4亿),还有光明乳业(2018年净利润3.42亿),新希望(2018年净利润17.05亿),都不是和伊利一个级别的。
简单看伊利的几个财务指标:
净利润增速:2018年净利润增速7.31%,5年净利润增速15.47%,5年平均看这个增速是可以的,但去年的增速就很难看了,2017是5.99%就更难看了。怪不得潘总定了8%这个目标?这么差确实是需要一些激励的,因为你不激励人家高层是不会自掏腰包按市场价格买的。
ROE:伊利2018ROE24.29%,5年ROE24.67%,这个数字还是很漂亮的。潘总这次定的15%也勉强过得去吧,但是否怎么也上个18比较好?
综合上面看伊利是坐稳在了乳制品行业龙头位置的,但单从企业来看呢,比它好的企业太多了。
股息率不是特别吸引人,我就特别看重增长率,个位数增长20几倍的PE,我接受不了,所以我选择了减仓换股,当然了,如果它价格下跌导致股息率变得特别吸引我,我还是会选择加仓的,怎么说它也是消费龙头股啊,呵呵。
文完
今天是七夕,祝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