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南阳青年作家水兵、杨静、叶小闲走进老陕西品美食论文化

南阳青年作家水兵、杨静、叶小闲走进老陕西品美食论文化

作者: 中原发布 | 来源:发表于2017-12-07 10:50 被阅读0次

南阳青年作家水兵、杨静、叶小闲走进老陕西品美食论文化

日前,南阳青年作家走进老陕西餐饮,检阅制作流程,观看各色菜品,静听发展理念,品尝美味佳肴,畅谈各自感受。作家们从不同的思想维度,不同的艺术感觉,不同的文字描述,撰写他们眼中的老陕西,心中的南记烩面。南都晨报已经刊发过两期作品,这是第三期,希望读者在走进老陕西大快朵颐的同时,一同来品享“文字中的南记烩面”。.

《最是难忘老陕西》

水兵

大凡世间美好的事情,最初的记忆总是难忘。

我最早结识老陕西,是在上世纪的90年代,老陕西刚由中州路二高东侧挪到七一路,我们在七一路市委西侧的老干休院内,和兴宛办一起在一座家庭式的小楼里创办《南阳科技报》。因离得近,每逢发工资,我就和当代瘦诗人崔鹤和著名青年诗人陈立红去AA制,走进店里,大锅大盆里油渍渍的卤羊肉和卤豆皮便让我们垂涎,而用新鲜羊肉汤下锅的烩面,又怎一个爽字了得!我们吃着,谈着,总把一碗大面吃得净光,连汤也不放过。因为贫穷和拮据,我们不是经常去吃,只是一两个月才光顾一次。后来经济有了发展,我才领上文朋师友多次光顾,甚至结识了一些大家要人,也领去。那时老陕西后面的雅间不雅,屋子黑暗,房间逼仄,地面脏乱,时不时还有其他小生命的光顾,就是冲着老陕西羊肉和烩面的好吃,大家也顾不得身份和排场了。看来,美食还是第一位的,那美滋滋的享受,那老汤老味的味道,至今仍难以忘怀。

后来认识了老陕西的主人南贵喜,家又住在一个院子里,亲上加亲,喜上加喜。他的店面越开越大,甚至有了跨区域的连锁店,饭菜的品种也多了起来,各种卤菜,面食也添了新丁——biangbiang面,可不要小看了这碗面,它通过南阳的名片二月河先生之口,用智慧之笔,把个宫廷帝王写得历历在目,皇皇五百万言,名动四方。这碗面,是历史之面,由中国的始皇帝御口一赐,便香飘两千多年,两千多年一根面,多么悠长啊!

现在,老陕西要打造中原面乡“一碗面”——南记烩面,这用长江黄河之水浇灌的麦子,用秦岭之躯怀抱温暖的土地,用长江、淮水之气氤氲的气候,怎能不出好面呢。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面的绵软、面的筋道、面的风姿、面的意蕴、面的文化、面的温馨、面的悠长,多像我们多情的土地和悠长的历史,它们在口中呼噜,在舌尖上舞动,丝带鲜花一样,国色天香。

麦子,金黄的麦子,黄河的颜色,父亲古铜色脊背的颜色,用他们坚韧有力的血脉精神养育出来的麦子,又怎不筋道绵长呢。面如人生,人生如面,面越揉越筋,人生越揉越有味。老陕西在面上做文章,要做中原最好的面,岂不是大手笔、大情感、大商机。

我被这碗面感动着。

为了这碗面,南贵喜先生走南北,访民间,从汤水、配料、饧面时间、甩扯长度、宽度、厚度,熬煮、出锅时间,无不做了千遍的实践和品尝。辣椒要亲自选,香醋要亲口尝,臊子要考究,可说是用心极致,呕心沥血,精益求精。

为了这碗面,他探讨小麦的质地,和专家谈,和农民聊,甚至亲自蹲守在小麦加工厂,察看面粉加工的程序,连包装运输储存也要探访。真可谓:一碗面,满身汗。它怎能不好呢。

我为这碗面而抒怀,我为这碗面而欢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一碗大面跨南北;君不见飞流直下三千尺,那是长面挂前川!

世间有捏面人而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人张”蜚声海内外,连外国的总统也要探奇而收藏,南阳的老陕西,是否也要成为“面人南”,走进千家万户,走向天南地北,甚至走出中原,走出国门。让“老家河南”的游子们,像面一样记起乡愁和祖根,循着一碗“南记烩面”找到回家的路。

我们期待着。

水兵,知名散文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散文学会理事、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数十家刊物发表诗歌、散文千余篇(首)。已出版散文、报告文学作品集8部。现为躬耕《文化南阳》主编,《大自然文学》主编,南阳大文化研究院副秘书长,南阳市生态文明促进会常务副秘书长。)

南记烩面的滋味》

杨静

淯阳桥头的老陕西,是二十多年的老店。十多年前,有个朋友在南阳学习,我特意从家乡坐班车来看她。那天中午,朋友兴致很高,执意带我去附近的老陕西吃烧鸡。烧鸡的味道在那一刻定格在我的味觉里,以后但凡听到这两个字,立马产生十多年前相应的感觉,说来也真是奇怪。

想来和老陕西的缘分着实不浅。大约六七年前,和闺蜜在南阳逛街时,在新思维书店门口遇到了赫赫有名的西峡作家李雪峰,一番寒暄之后,他送了我一本新书《为他人开一朵花》。为表示感谢,我提议一起吃个饭。结果他把我们又带到了老陕西,点的啥菜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三大碗羊肉烩面。味道那个鲜啊,鲜得酣畅淋漓,入骨入髓,至今想来,仍舌尖生津。至于谁买的单,已浑然不记。

定居南阳后,第一次吃南记烩面,也是在老陕西淯阳店。那天下午喝了茶,和著名作家殷德杰、白万献、祖克慰三位老师一起,走进了老陕西。忘了是谁的提议了,大约是祖老师,因为他嘴刁,人也愤青,更不会谦让,对茶和美食挑剔得很,跟他的文字一样乖张,不过也确有独到之处。

记得是殷德杰老师点的主食,南记烩面,说是老陕西主打的品牌,前几天才来吃过,味道好得让人直嚼舌头,建议大家都尝尝。面一端上来,吓了一跳,那么大的老海碗,很有气场,令人不容小觑。继而让人产生一种挑战欲,况色香俱佳,禁不住想大快朵颐。趁热咬上一口,筋道!面质柔韧有弹性,有嚼头,有回味,如空旷的山谷里敲响的钟声,有余音绕梁之回音。

二月河先生也是老陕西的常客,他曾说,“老陕西是南阳的餐饮名店,开了二十多年,关键是产品稳定,味道又好,吃着放心。”舌尖上的南阳曾在公众号上发过一篇文章,《南阳老陕西的馋人美味》,上面有老先生吃南记烩面的照片,大人物和大海碗相得益彰,吃面的场景竟萌生出一种文化情趣,令人不由心生敬意。

记得新加坡有一个吃货美食家,叫陈瑞献,他常说“人生有四大快事,除了吃以外,其他的三件我已经忘了”。每每想到这句话,我都忍俊不禁。活了半辈子,依旧和童年一样,总惦记着吃,竟没半点长进。

今年月季花盛开的季节,老陕西举办了首届面食文化节,一时间,南记烩面火遍南阳城。吃南记烩面,赏月季花,真乃人生一大快事。我就想呀,这面食一旦和文化联姻,可不就像猛虎插上了翅膀,骏马配上了雕鞍,说不准就会衍生出许多令人仰天长啸的精彩。

得过最高荣誉勋章的法国大厨bocuse曾说过,“发现一款新美食,比发现一颗新星,对人类的幸福贡献更大!”来一碗老陕西南记烩面,再撒上红彤彤的油泼辣子,那滋味,怎一个好字了得!

杨静,作品散见于《星星》《绿风》《延河》《中国诗歌》《河南作家》等报刊杂志。出版诗集《栀子花开》,散文集《行吟山水间》。河南作协会员,河南诗歌学会理事,南阳莲花诗社副社长。)

《美食记忆》

叶小闲

当下,饮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果腹,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饮食习惯和偏好。在我们身边有一家老店叫老陕西,近年来与该品牌创始人南贵喜先生结识后,才知道该店已经开了二十多年。在五分之一世纪的时间里,没法统计老陕西餐饮走进过多少南阳消费者的美食之旅。在我的美食记忆里,老陕西餐饮有着特别的位置。

作为农民的后代,我对于食物的最初记忆就是吃饱饭。父母非常勤劳,种地、种菜、种经济作物,在没有太多欲望的年代里,一家人活得很踏实。随着年龄的增长,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追求起了味觉享受,入口的东西格外挑剔,正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才能满足味蕾需求。永远记得当年:一个流着汤汁的火烧夹肉,一串串飘着孜然芳香的羊肉串,一份带着异域风味的汉堡……都能成为一种美食回忆。这些美食记忆通常又与亲情、友情、爱情的相聚与重逢场景密不可分。美食,理所当然地促进了人们感情的挥发与交流。

有年春天,文友们相约在白河畔举办读书会活动,南贵喜先生看到消息后,积极参与。在会上还分享了他看的新书《爆品思维》。当天聚餐,南总为与会文友们赠送了“老陕西”特制的油泼辣子。吃过的朋友们都大呼过瘾。此后,经常看到五点多就起床晨读的南总,在微信上分享他的读书有感。几个月后,带着家人去品尝了老陕西坚持已久的主打产品南记烩面,家人也都大快朵颐。也许这就是南总自己的“爆品思维”,一生只做一件事,把南记烩面奉献给更多热爱美食的南阳人民。

在甚嚣尘上的时代里,能专注于做一件事非常难得,老陕西餐饮的坚守,值得尊重。当企业解决了生存问题后,更多需要承担起社会的责任,让消费者吃上健康的食品,把员工当家人,这是南总的一贯准则。为此,有不少追随老陕西超过二十年时间的员工和食客。想起当下年轻人信奉的一句话:“唯爱与美食不可辜负。”我们也许曾经辜负爱情,余生可以掌握的是别再辜负了美食。南记烩面,那面,那汤,那羊肉,来自黑土地的孕育,来自深山与溪水的滋养,来自匠心与执着,带着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情怀款款而来,充盈着食客的胃,温暖着我们的心。

美食作家沈宏非在《写食主义》里写道:“尘世间没有庸俗的饮食,只有庸俗的饮食者;有卑微的男女,而没有卑微的爱情。”人近中年的我有不同的理解,专注自我不随波逐流,人微而意坚不让情感卑微。南贵喜先生做老陕西餐饮是这样,关照自身,做人和对待情感也应该如此。

叶小闲,供职南阳网,卧龙区作协、南阳民俗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南阳民俗》副主编,曾任多部微电影、形象片的监制和剧本创意。小说作品曾获南阳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等奖项;三国随笔系列在《南阳日报》《南都晨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受到读者欢迎。)

文章来源:南都晨报、微南阳客户端微南阳

本期编辑:梁又元(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寻找食文化瑰宝”南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南阳青年作家水兵、杨静、叶小闲走进老陕西品美食论文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cd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