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读书故事
读后感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读后感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作者: 九澄_ | 来源:发表于2021-09-07 21:28 被阅读0次

上次无意中看了一则推荐纪录片的视频,便把名字都记下来了。十部纪录片中我最先选择的是《但是还有书籍》,看了一集,在纪录片中大力推荐的几本书中,我又选择了《寂寞的游戏》这本书,主要也是因为那些鼓动人心的推荐语。

这本书的简介提到这是由7个短篇小说组成的,我之前也看过一本短篇小说组成的,叫做《七粒扣》,那本书给我的印象和阅读体验都非常好,因此我就自然而然地、先入为主地认为它们属于同一种类型的,但是翻开书籍之后,我发现与我先前所想截然不同。

首先它的序写得很冗长,约莫是旁观者的审视与深思,还未阅及正文便扑面而来一种浓郁的沉重感和压迫感,因为作者袁哲生在39岁便选择了自杀,因而不论是他的文字本身,还是读者对于本书的体味,都仿佛带上了生命的重量。

序很长很沉,我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自己是不喜欢这种表达的,也不喜欢这种文字,让我继续阅读的原因有很大程度本书是篇幅不长,既然开始了就选择把它读完,而且我认为自己应该去尝试阅读各种风格的写作,增加自己的广度。

当然,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简介里说的,作者有一再地去捕捉寂寞这种“生而为人必定面临的困境感”,字里行间处处散发着孤独的感觉。寂寞、孤独一直是文学作品里极力描摹的对象和基调,我很好奇作者是如何用所谓冷静节制的文字去书写那一份寂寞的。

这本书我大概读了一周,总计花费了三个多小时。我最开始的感受是,文字晦涩,大段大段的心理描写和想象,营造出一个封闭的内心世界,理论上我能感受到文章中“我”有强烈的情感抒发,但细细琢磨文词字句,却好像都是凉薄疏离,或者可以比喻为一个冰冷机械的人用生硬淡漠的语气说出了最为热烈动情的话。

中间有许多段落和文字,我其实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意图,有时候倒是能从众多读者的评论中窥得些许蛛丝马迹,大概也和我读得不深入细致有关。不过全书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有三点:重复、想象、语言。

重复是指作者对有些画面和事物的描绘不止一次的反复出现,这样的表达对于人物的心理刻画非常强烈,甚至会让你感觉到些许顽固和偏执。

想象我认为作者对于心理活动的描写达到了一种极致,我甚至觉得全书的主体就在于那些内心世界的想象,任何一个简单平淡的事物或事件都能引发作者无限丰富的思考,像我们看空白是单调,作者却勾勒出了花来。

最后是语言文字的贴切运用,这点我从未在别的书籍中体会过如此深刻,我都想象不出来是什么样的人才可以把生活中的那些习以为常描绘得如此具象生动。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心情很是压抑,尤其是在《没有窗户的房间》这一章中,浓重的死亡气息萦萦不散,有种胸腔窒息感,没有出口,只能不断淤积。在这些冷静制郁的文字背后,作者对周遭环境的敏锐感知以及封闭充盈的内心世界可见一斑。

我自己是一个时常会感到空虚寂寞的人,也有那种满腔情绪无法书写表达的时刻,但现在和作者比起来,轻如浮毛,甚至可忽略不计。

孤独和寂寞一直是人情感上永恒不变的底色,每个人一定都感受过痛苦过,欢乐面具下多多少少都藏匿着一点。

最近有幸看到一篇演讲,正是关于情绪急救势在必行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意识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可是却很少注重对心理的保健。例如我们的肢体受伤了,我们就会懂得规避和远离伤害,并会采取各种措施来减轻痛苦,那么当我们的心灵或是精神同样也遭受到了创伤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会不自觉的做着伤口上撒盐的行为。

悲伤或不幸好像更容易磨砺英雄,更容易为人铭记和感动,但千千万万人海中还有更多我们没能看见的没有挺过去的人,还有更多正在徘徊和挣扎的人。

有时候他人的痛苦也可能正来自我们不经意或不以为意的行为,身处世界当中的我们也应该都周围一切都多一些善意、宽容和理解。但同时我更想说,真正能从悲伤和痛苦中解脱出来的只有我们自己,只要我们愿意,就算是爬也一定可以爬出泥泞。

所以从现在开始,主动一点,对生活多一点热爱,对自己多一点耐心,学会像保护我们的皮囊一样,开始认真对待自己的灵魂和心灵。

光就在身边,前提是你愿意睁开眼睛啊!


摘抄:

1. 由于步履不稳而看似孤单颤抖的背影,或可能是出于生与死的渴望都过于纠结,他在哭与笑之间徘徊,落得啼笑皆非。

2. 在微凉的夏夜,在整个世界都躲进夜幕里的时候,一颗颗青荧荧、忽远忽近的小光点在草丛里荡来荡去,像一艘艘夜巡的小船,船舱里点着一支支迎风摇曳的小蜡烛。

3. 天边的晚霞薄薄的像是一抹炭火的余烬。

4. 夕阳的余晖从枝叶的间隙里撒下,数不清的光束随着我们移动的不乏闪烁着。

5. 看着地上的碎叶片,我心底的窃笑化作一团拥挤、细小的水泡,不断地上升扩大,发出像豆荚绽裂般的清脆声。

6. 我听到汤锅上的盖子被蒸汽掀动的声音,像一个想要开口说话的贝壳。

7. 一只短脚的胖蜘蛛在排油烟机的右上方结网,他像一个没有心事的裁缝那样地准确。

8. 冬日晴朗的午后,光线清灵如水,可以让人轻易地看见更远的地方,以及更分明的色彩。

9. 雨港的早晨是灰色调的,整座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像被盐水泡过似的。

10. 他知道这手套不久便会增添许多刮损的痕迹,但这就像战士的伤疤一样更增添它的光荣。

11. 父亲依旧活在我的心中,依然继续为我增添新的记忆,只是不再与我分担新的悲伤。

12. 木纹细密优雅的桌面上,还躺着一枝刚从院子里折下的白色山茶花,素净的花瓣羞怯地依偎在一起,泛起丝绸般的月光,仿佛是一个沉睡中的女婴。

13. 就像一尾刚被钓者重新放回溪流里的小鱼,仓皇而幸福。

14. 半边月亮从茶树顶上探出头来,水洗过的光泽,像是面锅里冷去的蛋白。

15. 木鱼的敲击声低沉而规律,他觉得那声音清而远,好听极了,仿佛发自一口幽深的老井,木质的水声,坚定而温和。

相关文章

  •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最开始了解到袁哲生以及他的《寂寞的游戏》是在一个老师推荐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看到的,目前我就只看了一集,只看...

  •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学生时代是人生最好的黄金时期。 《寂寞的游戏》是袁哲生的短篇小说集,和M约定共读的作品。看书之前完全不知道袁哲生为...

  • 袁哲生 寂寞的游戏

    有的人总是对阴暗的角落有兴趣。有时候,他们会找到一些井盖,掀开他们,看着井底的一层黑色的污浊物,也许是淤泥,也许是...

  • 读后感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上次无意中看了一则推荐纪录片的视频,便把名字都记下来了。十部纪录片中我最先选择的是《但是还有书籍》,看了一集,在纪...

  • 读后感·袁哲生《寂寞的游戏》

    寂寞的游戏 袁哲生 很棒的短篇!庆幸在2020年初就遇到这样好的作品,像是一份礼物。 最喜欢《寂寞的游戏》、《父亲...

  • 袁哲生《寂寞的游戏》读后感

    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里提到了这本书,就找来看了一遍。袁哲生(1966-2004)是台湾作家,这本书里有他7篇小...

  • 袁哲生 《寂寞的游戏 》片段

    我想,人天生就喜欢躲藏,渴望消失,这是一点都不奇怪的事;何况,在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我们不就是躲得好好的,好到连...

  • 笔记..《寂寞的游戏》

    寂寞的游戏 袁哲生 3个笔记 第3章 寂寞的游戏 >> 这个故事经常以几个简单的画面浮现在我的脑海里。一开始,几个...

  • 生活望不敏感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度外》-黄国俊 时间如此真实,真实如此短暂。 一周时间里穿插着读完了...

  • 尽头是死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碎碎念 心理描写是很生动没错啦,但久看总觉得啰嗦了些。 也不像加缪《局外人》那种疏离与平静,而是一种“满脑子只想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后感 |《寂寞的游戏》袁哲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opw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