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语文课。在上一次的合作基础上,这一次的合作会呈现怎样的状态?我很期待。
我布置好学习任务,交代清楚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开始了。我在不同的小组间走动,这次孩子们的学习目的更明确了,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以往好动爱说话的孩子也努力参与到小组学习当中,个个都不愿意给自己的小组拖后腿。
三个小伙读得很投入
他俩声音相当洪亮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郑传铭用安徽话告诉我:“老师,我不会。”
“不会没关系,你站旁边听吧,听也是学。”
他就很乖地站旁边听。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我没想到这组的合作会给这堂课带来最大的亮点。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两个手指,两张嘴,统一的声音,同一条心。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真投入啊!三张小嘴,一条心。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读的认真,听的也认真。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他们小组似乎出现了问题。
三个小伙已经读完
我发现第三组合作得不太愉快,我走过去询问原因。“老师,文子涵老读错。”郑成行说。原来,文子涵的四川方言很重,读课文用普通话,他有部分字的发音老读不准。看得出来,因为同学出错,全组都很泄气。“我不想和他一组,我想去找阳阳。”郑成行说着就想退出。文子涵不说话,一脸难过,同组中的萌萌同学思想已经云游外太空了。“不行,不能随意挑选组员,你们是一个小组的,是一个团队,一定要相互帮助。其它小组合作得都很棒,你们也要加油!只有小组每一个同学都读好了,你们小组才能上台展示。想一想,你们一定有办法。”郑成行开始教文子涵,他们小组进展缓慢,但我看见郑成行一直不厌其烦地教,一遍一遍又一遍,不再有之前的嫌弃和沮丧。
其他组同学都完成了,为了节省时间,我想让同学们开始上台展示。为了不影响第三组的合作,我争得他们的同意,他们可以选择在教室门口或者走廊里找一个安静的位置继续合作学习。当他们觉得读好了,就可以悄悄地进来。我时不时偷偷打望他们组,三个孩子在外面读得很认真,合作气氛很融洽。
展示开始。这次小组合作无论从学习的效果还是进度上,已经完成的三个小组不分伯仲。孩子们的进步明显,合作意识增强,他们的表现真的很棒!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台下练得好,上台展示也很棒!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齐心协力
“老师,他拖后腿。”
“他没有拖后腿,他是新同学,他从外地转来的,我们学过的很多知识他都没学过,但是他没有偷懒,你们读得好,他一直在认真听。听也是参与,听也是一种努力。”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三个小伙棒棒哒!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前三个小组轮流展示完,第三组已经悄悄进入教室。该他们上场了,仨孩子走上台去。
“在第三组开始展示前,康老师想请这一组的同学讲一讲他们组刚刚发生了什么。”我说,“文子涵先说吧!”
文字涵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刚刚我读书的时候,我老是把‘跷跷板’读成‘跷跷饭’。”说完,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起来,文子涵也笑。
“郑成行,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我问。
“我觉得他很烦,我不想和他一组。”郑成行很诚实地回答。
“那后来为什么我看到你一遍又一遍地教他?”我接着问。
“因为我想,他要是一直不会,我们组就上不了场。只有帮助他,我们组才有机会展示。”
“说得太棒了!掌声!”全班哗哗哗掌声起。“这就是团队合作,在团队里,一个人会了不叫会,只有整组会了,你们组才叫会了。同学们,他们组虽然是最后上台的,但是他们组的合作精神却是最可贵的。文子涵没读好,郑成行选择了一遍又一遍的教他,直到教会。”我看着郑成行,对他说:“康老师觉得你做得非常棒!”郑成行羞涩地看着我,眼里闪着愉悦的光。
“文子涵,你想对郑成行说什么?”我问。
“我想说,郑成行,谢谢!”
“谢谢郑成行什么?”
“郑成行,谢谢你帮助我。”说着,文子涵居然眼圈红了。
“康老师,文子涵要哭了。”一吃瓜群众高呼。
“文子涵,你能告诉我,你为什么想哭?”
“我也不晓得为啥子给他说谢谢,说了我就有眼泪要出来。”文子涵说着又不好意思地笑了,那样子超可爱,我也乐得不行。
“因为很感动对吗?开始他不愿意和你一起读书,你很难过,后来他不嫌弃你了,一遍又一遍教你,你觉得很感谢,也很感动,是这样吗?”孩子说不清楚自己的情绪,我帮他说出来。
“嗯,就是。”他点点头,眼圈红红。
“郑成行,文子涵对你说谢谢,你的感受是什么?”我问。
“我觉得很开心!”郑成行说。
“如果重新选择,你是选择和阳阳合作还是教文子涵?”
“我会帮他。”郑成行用手指着文子涵。
“谢谢你!”听到孩子的对话,我真的被感动了。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他们组开始读书了。读着读着,意外的事又发生了。郑成行突然停下来,他看着萌萌说:“萌萌没有声音,她在默读。”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我提醒萌萌调整一下,他们重新开始读。萌读着读着就把书立起来挡住脸。这时,台下的青青突然站起来,她一针见血地指出:“赵婧萌根本就没读,听都听不到。”
萌眼圈红了,渐渐地,读书的声音没有了,教室里是萌嘤嘤的哭声。
她这一哭,班上的男子汉们立马分成了两个阵营,一个阵营强烈指责青青,一个阵营对哭声反感排斥。
肖严首先发言: “都怪青青,她把萌萌说哭了。赵静萌那么小。”
“就是,都怪青青。”很多男孩子立马赞同。
“我没批评她,我说的是事实,的确没有声音。”青青成了围攻的对象,她站起来据理力争。
萌突然哭得更大声了,张着嘴,哇哇大哭起来。
“青青才是最小的。”一孩子说。
“但赵静萌是最矮的。”肖严补充道。
“我觉得她哭得好烦哦!”郑成行不耐烦地说。
……
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断。萌的哭声响彻了整个教室,伤心得停不下来。我的教学计划完全被打破了,展示无法进行下去,那就见招拆招吧!
潘庭拿出纸来看着我,我知道他想做什么,我对他点点头,他会意,立马上前去给萌萌擦眼泪。萌哭声缓和,她抽泣着,顺势把脸凑过去,等潘庭来擦。看着他俩的动作,突然觉得多可爱的画面啊!这就是孩子,过了这个年龄,过了这个阶段,这样的行为,这样的哭,这样的帮助,以及这样的发言与对话再不会有了!
“谢谢潘庭!”我走上去,面向同学,我从背后抚着赵静萌的肩。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其实都发现了,这组在读书的过程中萌萌的声音几乎听不到,既然是朗读,站上台来,就应该大声读,读出来,我们才能知道读对没读对。青青说的的确是事实,但是赵静萌听了却很难过,这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出了错,我们该如何提醒而又不会让对方难过呢?
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好奇地望着我。
“康老师有一个法宝,我偷偷地教给你们。”
“什么法宝?”孩子们兴奋起来,眼睛里闪着光。
“这个法宝就是四个字-----可不可以。”我停顿了一下,神秘地说,“当你指出同学的错误时,用上这四个字,就会有魔法反应哦!要不要试试?”
“要!”“要!”孩子们激动起来。
恰巧,我看到李柏成正在翘凳子,于是我故作生气地说:“李柏成,不准翘凳子,凳子都要被你翘坏了。”
李柏成吓了一大跳,立马坐端。我缓和语气,问谁来改我的话,用上‘可不可以’。一孩子举手,他看着李柏成说:“李柏成,你可不可以不要翘凳子了?凳子会被翘坏的。”
“李柏成,你喜欢哪一句话?”我笑着问,摸摸他的头。
“喜欢后一句。”他不好意思地回答。
“为什么?”
“感觉很友好。”
“那我说的那句呢?”
“不喜欢,很害怕!”
我笑着点头。
这时,我看到了青青拿着一支铅笔,于是我立马借机说:“吴欣怡,把你的铅笔收起来,玩铅笔,还听不听课?”说完,吴欣怡笑,同学们也忍不住笑。我看着同学们,问:“谁来改?”
孩子们踊跃举手。
“青青,你可不可以把铅笔收起来不玩?不然听不到课了。”一孩子说。
“吴欣怡,你喜欢哪一句?”我问。
“后面一句。”
我又针对同学的问题举例说了一些语气强硬且尖锐的话,孩子们争着来改。看来孩子们都会改了,我问:“‘可不可以’有魔力没有?”
“有!”孩子们说。
现在,回到这节课的矛盾上来。我对青青说:“吴欣怡,你把之前对萌萌说的话,用上魔法词改一改看,看看有没有什么神奇的事情发生。”
“萌萌,你可不可以大声一点,我们听不到。”青青站起来对萌萌说
“萌觉得怎么样?”
“嗯。”萌点点头,她终于不哭了。
“大家觉得‘可不可以’这四个字有没有魔法?”
“有!”孩子们齐声回答。
“同样的意思,你说的方式不一样,结果也会不一样。用上魔法词,很容易让人接受。祝贺你们获得了一个法宝。这个法宝是什么?”
“可不可以!”孩子们大声说。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有两颗珍珠哦!一颗是小组同学间要学会合作,要相互帮助。第二颗珍珠,就是魔法词----可不可以。你们捡到珍珠没有?”
“捡到了!”
“下课!”
唉,真是鸡飞狗跳的一节课,死了我很多脑细胞。但是,我要感谢孩子们在课堂上呈现的真实可爱的一面,一节真实的课堂,对老师来说就像一次闯关和丛林穿越,障碍无数,但每闯过一关,我和孩子们都能捡到珍珠。一节课下来,只要用心和孩子们在一起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我有一个愿望,我想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些种子,潜移默化中,我期待这些种子有一天会在他们成长的路上而并不一定是试卷上开出美丽的花。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捡到意外的“大珍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