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生生书院一生如璞玉
【玉道智慧】第二模块第六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玉道智慧】第二模块第六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作者: 觉悟986 | 来源:发表于2020-03-02 11:32 被阅读0次

土之精为石;

石之精为玉;

玉之精为和玉。

 一、对玉的认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华智慧是”道器合一“的智慧。

 在神人眼中的玉,不是一块石头,而是——

玉载天道:

一玉通天地 玉载地道:

一玉知万物 玉载人道:

一玉传精神

 …………

当你明白了玉之用途的演变,就明白了整个文明的降维与堕落。

第一等:法天则地

第二等:制器尚象

第三等:礼仪规矩

第四等:美德修身

 第五等:审美怡情

第六等:把玩收藏

第七等:修饰外表

第八等:金钱商品

第末等:虚荣贪嗔

 《吕氏春秋》中说:“精气之集也,必有入也。集于鸟羽,与为飞扬。集于走兽,与为流行。集于珠玉,与为精朗。集于树木,与为茂长。集于圣人,与为琼明。”在古人看来,飞禽、走兽、珠玉、树木乃至于圣人,都是精气所集。 精气有什么作用呢? 《左传》说:“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阳曰魂。用物精多,则魂魄强,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 精气,强健魂魄,以通神气。而玉石的“精朗”之气是最饱满的。在《太平御览》中说:“万物资生,玉稟其精。”

二、玉道修炼四阶段

   玉道81天训练,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筑基

第二阶段、内化

第三阶段、祈愿

第四阶段、转化

三、用玉修练物感与物欲

 * 什么是物欲

        大多都是因为贪恋自身以外的各种事物和他人爱好才兴起来的,人在不知不觉地深陷外物和他人的爱好之后才被置于死亡境地的。其关键和根源就在于人的眼睛使用过度。为什么呢?只要人一用心观看,就会牵引心神妄动,被外物的种种好处所迷恋,忘掉自我,纷扰灵根。灵根岂可得到清静?人不能清静,必会烦心扰扰,消磨精神与体能,最后使体能消耗殆尽,导致过早地离开人世。

      《老子》在第十二章中进一步警示人们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纷乱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

 * 什么是物感

    欲永不足,感而觉悟。

        观察玉的光色皮壳,纹理,毛孔,伤痕和气韵,努力的去褪化你的物欲增强敏感,逐步的培养观察力和审美力,才能亲近中华文化的正脉。

        乔布斯设计苹果手机就是用他的审美之能力,给苹果公司创造了神话。

        我们所处的这个天地宇宙,自然它其实就是一张天罗地网的能量网络,中华文化特别讲感应的,讲的就是怎么和物链接如何感应,那关键就是要打开眼睛的开关,才能链接上这张能量之王,以此能量源源不绝。 经过日光月光星光的照耀,水火风的洗礼,链接天地人三宝。

         何为天地人三宝?

* 天之三宝 日、月、星

 * 人之三宝 精、气 、神

* 地之三宝 水、火、风

        格物致道、陶冶性情、转化心性,追求的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渐变,珍惜自己的小小的进步,小小的积累,为自己的进步而感动,这份感动,感觉,感知,感悟,才是你最可靠的能量宝库。

    玉是巫师的必备烬天的神器;

    玉是皇家统治邦国的理政之器;

    玉是儒家修身之德器。

《阴符经》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诚意建立在格物致知上

《阴符经》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故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 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 地发杀机,龙蛇起陆; 人发杀机,天地反覆; 天人合发,万变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 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天地,万物之盗; 万物,人之盗; 人,万物之盗。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也。 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 绝利一源,用师十倍。 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 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炁。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 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 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 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相关文章

  • 【玉道智慧】第二模块第六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土之精为石;石之精为玉;玉之精为和玉。 一、对玉的认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中华智慧是”道器合...

  •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阴符经》: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解读: 因为外界事物的出现引起心理活动,心气,一个念头消耗的都是元...

  • 这些都是道教修行的铁壁铜关

    01 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修仙之道,别无他事,只是“炼心”二字。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心,如主人,目...

  • 机在目

    《遵生八笺》卷一页二八:息心以养气,息机以死心。 《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机者,发端也。夫目视物而...

  • 人心死,道心生

    《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这一句无比科学与玄妙: 心生于物,我们每个人的灵性心是由微观粒子聚合构...

  • 人心不死,道心不生。人心死,道心生。

    《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这一句无比科学与玄妙: 心生于物,我们每个人的灵性心是由微观粒子聚合构...

  • 人心死,道心生

    《阴符经》:“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这一句无比科学与玄妙: 心生于物,我们每个人的灵性心是由微观粒子聚合构...

  • 向上一路

    《阴符经》有云: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物质之匮乏、引发了人们心中的恐惧; 人心之恐惧、衍生了人的自私与...

  • 《黄帝阴符经》第十三篇: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心”,在词典里的解释不外乎总重要的两种, 第一,指我们人体身上存在...

  • 阴符经下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玉道智慧】第二模块第六讲: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sp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