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那个租书的小亭前,偶尔有几个人来来往往。街上,每隔一两分钟就能看见一个人蹬着一个大山轮车拉着满满的鞋。树枝轻轻摇晃,鸟儿一会儿落下,一会儿飞起。高考前的一个月我百无聊赖的坐在教室里,看着奋笔疾书的同学,却找不到复习的动力。

放学回家,妈妈正在看热播剧《苗翠花与李小环》,我也照例跟着看上一集。不管是谁都看不出这是个高考备战的家庭,更看不出我是一个月后要参加高考的准考生。这一切都是因为我的人生已经被“内定”。几个月后我将穿上一身绿色的军装,成为一名军人,一名扛着红肩章的军校女学员。
入伍的机会来之不易,是当时为照顾及其偏远的干部子女出台的一项政策。而我因为父亲所在系统有些位于深山,有幸获得了一个名额,而我也真的在毕业后去了那座深山,奉献了我最具活力的青春。

在军营真正向我敞开怀抱之前,我继续着我心不在焉的复习时光。不过,最后的复习时间总是显得短暂,很快7月来了。我也和所有考生一起奔赴了人生最重要的一个考场,只是和别人相比,我少了一份紧张,多了一份从容。高考后,每个人都着实的疯狂了一阵儿,我也不例外。这短暂的疯狂过后,我迎来了一纸录取通知书——辽宁某市某医学院临床心理学专业。

向左是学医的本科,向右是部队的专科,我该选择什么?很遗憾,那个时候的我比较晚熟,并不清晰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心里有些向往医学院,可是不那么强烈;我有一点排斥军营,可是也不那么强烈。于是我没有选择,只是点点头服从了父母的安排,走向了将在我的一生刻下深刻印记的方向——军营。
我和军营是从我呱呱落地就结了缘的。是的,我是一个在部队大院儿长大的孩子。军营就是我童年和成长的背景色。我从小看惯了整齐划一的队伍,听惯了嘹亮的军号,见惯了绿色的军装,可军营却不是我梦在的地方。不过,那是我父亲梦的方向。
我父亲17岁参军入伍,从江南水乡来到了豪迈的大东北。在这条参军的路上,他完成了从一个农民的儿子到军官的转变,遇见了美丽大方的我妈,实现了人生的逆袭。在我们的国度,子女与父母行业相同的比例也许远远高于其他所有地方。爸爸热爱军营,于是把我也送到了他心中最好的地方。

记得很多年后,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说起当初的选择和遗憾,朋友淡淡说了句:“我觉得你父母替你做出的选择很适合你。”不管怎样,就在那个1999年的夏天,我收拾行囊在爸爸的陪伴下走向了自己的军营。从此,将五颜六色的衣服藏起,带上红肩章,穿起了让人骄傲的那一抹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