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高中同学,学习成绩一般,但学习劲头总是特别猛。简直就是“努力之神”的化身。每天晚自习,他都会抱着一摞书,蹲在讲台一侧,请老师答疑解惑。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承包整个晚自习的答题时间。
更让人佩服的是。每次提问,所有人都会迅速躲避老师的视线。只有他,会一边伸长胳膊,一边迫切地追寻着老师的目光。那渴望的眼神,估计连老师都不敢直视吧!
每次开完家长会,我妈都会跟我说:你能不能学学人家,积极点?估计是因为反差太强烈,他在班上的人缘并不好。女生不爱搭理,男生有意排挤。美好的高中三年,他一个人的时候,反而更多。
------
后来再聊起他,很多同学都说:其实他也不讨厌,就是他过于过刻意和招摇的努力,会给身边的人造成巨大的压迫感。和他做朋友,自然就会被归为一类人。稍不努力,也会被别人指指点点。被架在那么高的期待上,活成别人希望看到的样子,多累啊!
努力,是进化的本能,不是浮夸的标榜。
说起“努力”二字,这或许是人类社交,最有谈资的话题之一。努力不代表优秀,更不能说明天赋。但依然会有很多人喜欢用“努力”二字,来统一衡量每个人的价值。比如:家长,就很擅长。没事比一比,谁家的孩子更“努力”,简直如同家常便饭。
------
据说,北京有很多天价的贵族幼儿园。老师什么也不教,每天就带着孩子们放飞自我,解放天性。今儿采摘、明儿骑马,红尘作伴,潇潇洒洒。于是,很多家长觉得,能去这里的孩子一定不简单,家庭实力也不一般。咱孩子将来要是能和他们成为朋友,不吃亏。于是,为了获取更好的人脉和圈层。家长们借钱贷款,拼了命,也要把孩子往里塞。
家长总有一种思维怪圈,自己的努力=孩子的努力。
好像只要努力挤进那个门,再悬殊的家庭实力,也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可万万没想到的是。明明都在一起放飞自我。毕业时,孩子们的技能等级,却差出了十万八千里。
------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有钱人家的父母,一到周末,就会把孩子送进魔鬼训练营。一对一私教,全是名牌学府的特级教师。一节课随随便便,就能花出去4位数。
三年下来,课外补习费是托费的十几倍。这样的努力,你还能攀比得起吗?和这样努力的人成为朋友,对普通人来说,只会备受打击、望尘莫及!
努不努力,受伤的都是自己!又何苦要按照别人的标准来活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节奏,非得巴巴地够着人家的生活水平去要求自己,哭得累的还是自己。聪明人是赶路人,但智慧的人懂得歇一歇,停下来,活成自己才是本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