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所思

作者: 墨染浮生 | 来源:发表于2025-05-16 19:22 被阅读0次

佚名[两汉]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

何用问遗君,双珠玳瑁簪。

用玉绍缭之。

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

摧烧之,当风扬其灰!

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

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

妃呼狶!

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我日夜思念的人啊,远在大海的南岸。

该送什么表达心意?是缀满双珠的玳瑁簪,

再用玉环将它层层缠绕。

听闻你已移情别恋,我将它拆碎又焚烧。

捣毁焚烧还不够,迎风撒尽残留灰!

从今往后不再想,就此与你断情肠!

当初约会的声响,惊动鸡犬闹嚷嚷,

兄嫂想必早已知晓,唉呀!

秋风瑟瑟晨鸟啼鸣,待到东方既白时,自会思量出决定!

有所思:汉代乐府旧题,属《铙歌十八曲》。

玳瑁(dài mào)簪:海龟甲制成的发饰,象征珍贵情意。

绍缭:缠绕。

拉杂:拆碎。

妃呼狶(xī):乐府诗中表声词,无实义,相当于"唉呀"。

晨风飔(sī):"晨风"指雉鸟,"飔"即疾风。

核心思想:通过毁簪断情的激烈行为,展现女性在情感背叛中的尊严觉醒

行文脉络:寄情(赠簪)→惊变(毁簪)→决绝(扬灰)→追忆(鸡鸣)→彷徨(待旦)

一(1-3句):追忆赠簪定情

二(4-7句):闻变毁簪泄愤

三(8-10句):决意断绝关系

四(11-12句):回忆交往细节

五(13-14句):矛盾犹疑心境

此诗开创了"决绝体"爱情诗的先河,其"当风扬其灰"的意象被后世文人化用,如李白"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即受此影响。余冠英在《乐府诗选》中评其"情感转变之剧烈,叙事节奏之跌宕,在汉乐府中堪称独步",特别指出结尾的开放式处理"既保持民歌的质朴本色,又深得文学留白之妙"。现代研究者多关注诗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认为其"毁簪"行为具有符号化的反抗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所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fgi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