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那婆子(王婆)吃他这两句道着他真病,心中大怒;喝道:‘含鸟猢狲!也来老娘屋里放屁辣臊!’郓哥道:‘我是小猢狲,你是马泊六!’那婆子揪住郓哥,凿上两个栗暴。郓哥叫道:‘做甚麽便打我!’婆子骂道:‘贼猢狲!高做声,大耳刮子打你出去!’郓哥道:“老咬虫!没事得便打我!”
其中的方言土语,詈词俗称都好理解,比如“猢狲”就是猴子,借指胡闹,“不是人”,少了做人的规矩。“咬虫”原指虱子,跳蚤之类不请自来,暗中祸害人的家伙。“栗暴”,原指大人对小孩子额头的一种手指弹击,轻则示亲昵,重呢就涉嫌打人了,在此是拳头暴打。
唯独最关键的“马泊六”有点令人费猜。
“马泊六”亦作"马八六 ","马百六 ",“马破六”,“马泼六”等等。 宋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第四五出:"我胜花娘子 ,见报街道者:唱《太子游四门》,撞见马八六。"明沉璟 《义侠记·设伏》:"若有好亲事与我说一头儿。若会做马百六,我便费些钱也罢。"《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笑道:'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 清褚人获《坚瓠广集·马伯六》:"俗呼撮合者曰马伯六,不解其义。偶见《群碎录》:'北地马羣,每一牡将十馀牝而行,牝皆随牡,不入他羣……愚合计之,亦每伯牝马用牡马六疋,故称马伯六耶?'" 聂绀弩 《论武大郎》:"他的性命断送在奸夫淫妇和'马泊六'手里了!"
也就是说撮合不正常男女关系的人,古时谑称为"马泊六",又称"马八六"、"马百六"、"马伯六",意同"牵头",即今日所谓"拉皮条"“淫媒”者是也。 这种角色通常皆是贪恋钱财、见惯世情的三姑六婆之类。因此,她们是不少私通奸情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马泊六"不等同于媒人,前者虽也涉及到费用,但意在牵红线,撮合孤男寡女;而后者呢是为了图钱财着意拢合淫妇奸夫,本身就是突破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
方言土语不同于官话的一个特点就是口头性,也就是俗话里的“听话听音儿”,至于是“马泊六”还是"马八六 ",还是"马百六 ",都无所谓的,知其意即可。就像东北话里“瞅你一眼咋地?”里的挑衅意味,你说跟“瞅”还有关系吗?
是不是像褚人获所认为的那样,“每一牡将十馀牝而行”,笔者觉得很是牵强,用来指像王婆这样的人或职业,那就更难瓜葛起来了。世界上有好些事究底如何,各人各知,各有认同,为啥会这样呢?因为都没说对。一旦正确结论出来,大家就会立刻一致起来:对,应该是这样。
还有人认为,“马”比喻妇女(如今东北还叫暗娼为“马子”。)玩女人上手了,就叫“入马”,而从中撮合之人习称为“马泊六”,也就是“穿针引线,拉拢撮合男女私情”。
此说也,笔者还是觉得还是有点没摸着脉。如果“马破六”就这么恶毒,这么恶名远播,那王婆还会对初次试探口风的很少前来光顾的西门庆大官人说:“老身为头是做媒。又会做牙婆,也会抱腰,也会收小的,也会说风情,也会做马泊六”吗?那不等于在骂自己么?王婆这段自我介绍里,“牙婆”固属买卖人口,但主要是介绍穷苦人家的女儿卖到妓院或富豪之家当丫鬟做小。“抱腰”是当接生婆。“收小”是纳妾,“说风情”促成男女结识。说实话,除了“抱腰”外,都不十分道德,但尚不构成对社会底线的冒犯。而“马泊六”呢性质就严重多了,破人家庭婚姻之后紧接着就是刑事犯罪了,武松杀嫂就是个典型例子。
考虑到“马泊六”只取音而轻其写的特点,笔者觉得,“马泊六”应该源自口头语里的“马噗溜”或“马不溜”,只是说着说着就只有其音而无其写了。马者,立马。“噗溜”或“不溜”呢,溜之大吉。合起来就是,我可以促成尔等奸夫奸妇滚床单,但接下来尔等就须小心行事了,因为兹事为人们最敏感也最易暴露。而一旦惹出大麻烦,老娘我置身事外,火怎么也烧不到我。事情的利害是非老娘我明言在先,你看着办吧。
如此一来,“马泊六”听起来就不那么刺耳了不是,也含蓄了许多,感觉上也成了一个中性词,也更加符合王婆的身份,性格与口吻,你说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