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08 在路上 看见orbit

01
看的第一部印度电影是《我的名字叫可汗》,可以说是震惊,因为潜意识里面一直认为印度是很难制作出这样的电影的。而后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因此开始对阿尔米•汗产生敬佩之情。
研究任何事情而言潮流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领头者,而阿尔米•汗就是很好的扮演了这样的一个角色。美国《时代周刊》更是将阿米尔•汗评选为“全球百大影响力人物”之一,并以《印度的良心:一个演员能否改变一个国家?》为题作了专文报导,相信在未来印度的不良社会现象或者是社会经济都会有改善,而这些转变阿尔米•汗是很重要的“导火线”之一。
一部关于母爱、梦想、女权、性别歧视的电影,在看到这一类型的电影时会情不自禁的与我们国家相比较,好在这方面的问题可以说是很少见的了。
02
与其他孩子相比她是那么成熟,望向窗外,眼神里充满的是对梦想的渴望,却怎样都掩饰不了那些许的担忧,窗户的护栏像是现实的枷锁一样,阻止了她实现梦想的步伐。
看到这一幕时在我脑海里浮现的是妈妈讲的“历史”,妈妈是75后,虽然没有性别歧视这一说,外公对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说是疼爱有加,但因为家里比较穷、孩子又多,每一次的学费都是是省吃俭用省出来的,最终妈妈做出了退学的决定。听她说那会买不起钟表,每天早上都是听着对面人家的驴叫,然后起床;因为转学发现自己落下很多,于是就每天跟在老师后面问题,
同学有时会嘲讽的说“呦这么认真呢……”
她也是不予理睬
从她的言谈中我可以感受到惋惜、后悔,最终也只能是叹口气感慨岁月蹉跎。有时我在想如果妈妈身处在现在这样的时代,政府给予助学金,那她应该是一个自律的女强人,或是温文尔雅的教授。
03
母亲的改变可能是心疼女儿,坚持了那么久的音乐梦想,现在只能抛至九霄云外,而父亲却连带着吉他这样一个小小的要求都不能满足时,她心中缥缈的期望最终化为乌有。
Stop的手势是她“站起来”的标志,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或许这就是母爱的力量,为了孩子母亲可以做出让人难以想象的改变。
04
或许随着人年龄的增长,习惯了现有生活的规律,如果突然做出什么改变的话会有不适应的感觉,所以才会说“离了你爸我们吃什么?”这样的话吧。将生活的所有都依托寄予一个人或物,但当最后这一点点的期望都成为虚有之时,心里的石头彻底落地,最终她身体当中那个勇敢、坚强的形象就会出来为她抵挡所遇到的困难。
尹希娅对于梦想的坚持,她妈妈在挣扎到最后时表现出的勇敢,无不在告诉或是告诫我们一定得相信自己,“没有梦想一切都会失去意义”,不是吗?女生不是必须要通过结婚来实现自我价值的,要想有平等的地位,不是细致入微的照顾可以得到的,而是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创造出可以让别人看到的价值。
每一个女性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去追求梦想
让自己有能力去爱生活、懂生活、享受生活
更重要的是赢得尊重
-END-
生活轨道的所见、所闻、所感
期待以这样的形式
和你一起深思
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