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剽悍营里做了两次分享,是关于竞争之道的。
分享过程中,我提到我挺喜欢《晓说》的,
主持人山海先生,就给我的分享起了一个名字,叫《晓峰说》。
哈哈,我觉得挺好,简单易记,算是对晓松的致敬。
以下是我分享的全文
(本文可以自由转载)
大家好,我是马晓峰
北京的窗外飘着一丝细雨,空气湿润而清新。
在这个美好的早餐,第一次正式分享,感到很荣幸。
希望我的分享能为你带来价值。
我今天分享的内容是关于“输赢”的。
目的肯定是“赢”。
你可能想,我是不是要讲怎么谈判,怎么对垒,怎么赚钱啊。
这些很重要,但是我认为这些是结果,
我讲的是支撑这些结果的东西。
也就是那些真的赚大大钱的人,他们能赚钱的“真原因”是什么。
是什么呢?
是一种思维,
名字叫“竞争之道”。
这个思维让我徒然提升了一个巨大的层次。
我希望大家在我的分享中也能有所收获。
竞争是永恒存在的,但又是不存在的。
我不是在故弄玄虚,这是真的!
我们就从永恒存在开始一直拆解到不存在为止。
只有到了这里,才能真的理解人生,价值和关系。
好,我们开始吧。
竞争是永恒存在的
竞争为什么是永恒存在的呢。
这是熵增定律决定的,我就不解释这个了。
一句话:我们的人体是个精准的平衡,必须从外界吸收能量才能维持平衡。
而被吸收者中绝大多数也是生命体,他们不会自愿牺牲,这就是竞争。
即便隐居,梅妻鹤子,也是和自然竞争。
如果在人世,就是和自然,和人竞争。
如果你处于优势地位,就说明你处于竞争的有利状态,
如果处于弱势地位,就说明处于竞争的不利状态。
根本不存在没有竞争的状态。
差别只在于,你是主动的参与竞争,还是被动的参与竞争罢了。
竞争是无可回避的。
竞争的结果就是,输或赢。
我们当然想赢,但是怎么才能赢呢?
我估计你肯定听到过很多金句。
比如: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坚持就是胜利;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等等
这些都没错。
但,恰似盲人摸象,得其部分门径而已。
真正的懂,是懂竞争的底层逻辑,是理解了竞争的整体全貌。
竞争之道的全貌,共分为五部分。
先一并告诉大家。
一:战略思维
二: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三:通盘无妙手
四:胜可知不可为
五:夫不争而天下莫与之争
你可能很熟悉。
其实,我也很熟悉,但是我就是在熟悉中错过了多少岁月。
这五个层次一层一层推进。
推到最后一层,才有一种畅快淋漓,醍醐灌顶的感觉,才有一种“过往此生原来如此”的感慨。
我希望我有能力能把这个效果传递过来,若如此我就很满意了。
先说第一个:战略思维
我不打算解释战略思维这四个字,毕竟没有标准的答案。
但是我觉得我还是能把这个事说清楚。通过三个问题:
你怎么找到老婆或者老公的?
你怎么决定要孩子的?
你怎么找到你的第一份工作的?
无论你怎么理解“战略”这个词,
我觉得,你都会同意这三个问题是具有战略高度的。
总体来看,战略思维包含两个方面:
战略选择的意识
战略部署的能力
战略选择是一种大方向。不同的方向了决定了过程和终点。
对于战略选择,我的理解是:
绝大多数人,不是战略方向选择错误,而是 不做选择。
还说上面的这几个大事吧。
想一想,你是怎么结婚的?
多数人,就是因为偶然遇到了一个自己觉得不错的人。然后追求,然后成功,然后结婚。
是不是这样?
婚后可能非常美满,也有可能发现之前都是假象。
那么,战略思维该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要想明白伴侣的至关重要性,然后画出一个伴侣必备的素质清单。
这个清单未必很长,甚至就像李笑来,只有一条--“讲道理”。
依据清单去找人。
这就保证在人品、能力方面不出问题(这就规避了90%的不美满)。
然后从这些人里面找到让你怦然心动的那个。
然后再相处一段不短的时间,去验证以上判断。
再结婚。
在开始找对象前,就知道必须列清单,这就是战略选择的意识。
至于清单里内容是什么,美貌,金钱,还是格局,这就是战略部署。
环顾四周,谁是如此呢?
没有,我身边一个都没有。
再说说,生孩子的事。
这就不得不提阿妹了。
上次践行大会,阿妹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她大四就生了孩子。毕业照上是一排同学,围在中央的就是她抱着孩子。
当时我也在想,是不是未婚先孕,是不是不小心怀上的?
她的解释让我大吃一惊。
她说,她肯定要生孩子,那么就是什么时候生的问题。
她掐指一算,只要是毕业后生都会影响工作,最清闲的就是大学了,所以给自己定好在大四生。
这是大一的事,然后就是刻意的找如意郎君。果然一切都实现了,现在美满幸福。
她还开了网店,(是第一批的网店店主),收益不菲。还开了直播(第一批直播人),成了不小的网红。
她就是战略思维超强。
(我猜她在大学找老公时,肯定列清单了)
再说说工作吧。
回忆一下你是如何找到第一份工作的?
是自己思考后主动挑选了这个行业?
还是这不是你想去的,但只有这个公司要你?
绝大多数人是后者。
即便,手里握着多个offer,你抉择的路径是什么呢。
战略思维该是什么样的呢?
孙正义,大学毕业后,生病了。在病床上躺了2年,看了2000本书,圈定了20几个行业。
健康以后,对这些行业做了10米厚(3层楼高)的调研报告,最终他确定进入互联网领域。
他刚刚成立的千亿美元的基金,圈定的领域是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
这是他的圈,这是他的战略选择。
想一想,我们和他的差距是不是有点太大了!
你可能说,“你说的很对,但是太晚了,我已经进入这个平庸的行业10年了”。
我个人认为:
理解战略思维无论多晚都不算晚。
在一个平庸的行业积累了太多了存量,并不真的影响你关注,涉猎,甚至投入到新的你认为的朝阳行业。
即便不能全身投入,至少可以投资吧。
我觉得人生必须要做的,如果只选择两件事,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和投资。
而且要实现财富自由,投资是永远无法绕开的领域。
即便现在你拿着高薪,一旦离职退休了还能拿吗。
一不工作就没有收入了,这总不能算财富自由吧。
投资是必备的,所以我决定从今年开始学习价值投资(过两天就打算投到晓燕的门下)。
这就是战略选择。
另外,
我最想说的是,比以上这些战略更战略的一个战略选择是:
你是选择过一个平庸的人生,还是选择过一个不平庸的人生。
首先把这个想清楚,慎重的,谨慎的,慎重的,谨慎的。
然后,做出一个坚定的选择。
这个选择不能省,不能省,不能省!
只有当你想过一个不平凡的人生,下面的路你才能走下去。
第一部分讲完了,不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暂停一分钟,
我们进入第二部分。
第二步: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唐娟是佛教用语,意思是白费。
这句话就是说,“每天,每天都要努力,而且努力是不会白费的”。
这部分,大家估计很切肤,这是说执行力的。
做了战略选择,定了战略部署,最后执行不下去,也太悲哀了。
执行力太差,几乎每个人都有过。
以前我的执行力是很差的,我的标准是“不比最差的差就行”。
这其实是为自己的偷懒找个借口。反正还不是倒数第一嘛。
现在好很多,因为我思考了几个事情:
第一,再牛的人,成功都是靠努力得来的。
无论是谁,马云,马化腾……,哪个,哪个不是拼死的努力才成功。
马化腾每天晚上2点了还在回邮件。
咪蒙连上厕所排队时都拿出手机写文章。
天赋,运气,努力共同组成了成功,其中80%是:
努力
你一直不成功,不是因为你智商不够,不是因为你运气不好,而是因为你努力不够。
这句话未必100%对,但是对于90%的人,它是对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相信我,还不够。
平庸的努力,不会产生数量级的差异,只有极致的努力才能。
想想你的努力到了极致了吗。
我现在工作很忙,其他时间很少,所以我定了5点起床,用来思考和学习。
但是在五一假期,我发现5点起来还是不够用,所以就定了4点起床。
第二,运气,意外时常发生,但是从大范围看,绝大多数都在可控范围内
很多时候我们觉得,怎么这么倒霉,什么事都让我赶上。
这是无知的表现。
首先,那些成功的人,他们跨过的桥比我们走过的路都多,没有可能比我们碰到的倒霉事少。
其次,绝大多数倒霉事,都在可控范围内,老天爷并没有特殊照顾我们。
我们觉得那是大倒霉事,只是因为我们太low了而已。
第三,层次再高一点,那些倒霉事都是好事。
巴菲特不是说吗,绝大多数当时认为是天大的倒霉事,事后发现都没那么严重,而且都成了成长的节点。
第三,不要考验人性,包含自己的。
我卸载了所有的手机视频APP。
因为只要在,
我不敢说我不会看!
如果特别想看,就再下载,然后再删除。
有时我很想看一个娱乐节目,就是《晓说》,一想还要下半天优酷,也就算了。
另外一个理解就是:
没有任何事情是快速成功的。
所有的成功都是一点点积累来的。
如果他2年就成功了,而你用了10年,不是他更走运,而是因为他每天比你努力5倍,甚至更高。
有些人商业模式很好,就是成功很快,比如游戏行业。但同时要求他的努力程度也同样很高。大家都知道游戏业的上班节奏吧。
所以,
成功从来都不是一个奇迹,而是一种物理过程。
就像冰冻三尺,没有几个月是冻不成的。
我们能做的就是每天都进步一点。
一定要相信每天的力量。
日拱一卒,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
一个是“日”,这是说频率;
一个是“一卒”,这是说力道。
大部分人都看重力道,而不关注频度。总想着一夜成名,快速致富。
其实这句话的核心在于“日拱”。
每天,
每天,
每天都进步才是根本。
而且这是进步的唯一路径。
如果到了这里,你还说,马晓峰,我就是很想成功,但就是坚持不下来,你有没有什么好方法。
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
没有,
一个都没有。
要么改变思维,赶紧行动。
要么你注定穷一辈子--认了吧。
记住一句话:
世界上没有捷径,努力就是捷径。
通盘无妙手
下面分享第三步:通盘无妙手
我最近在学围棋,主要是陪着孩子下,所以对围棋之前的很多说法有了更切肤的认识。
下棋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
善易者,通盘无妙手。
也就是,赢,且通盘无妙手。
按理说,赢得过程有很多种啊:
第一种:一路赢,一直到最后;
第二种:一路失败,最后突然翻盘,赢了;
第三种:一路惊险,总是被压制,却总能小翻盘,最后险胜;
第四种:一路平淡,一直平淡,自然而然的赢了。
以上哪种是最高手呢?
第一种,一路赢的。
是因为对手和你不是一个量级。就像1.8m大个儿,打一个小学生。这肯定不是常态,而且你会觉得下棋太没意思了。
第二种,一路失败,最后翻盘。
想一想,如果天天下棋,可能天天逆袭吗。
第三种,一路惊险的,一路小翻盘,险胜的。
和第二种一样,不可能每次都小翻盘。
只有第四种,
才能稳定的、持续的赢。这是最高手。
为什么?
这个很有点意思。
它让我们规避了一个思维的大坑。
所谓妙手,就是逆袭。
想一想,一米八大个儿打败了一个小学生,算妙手吗。
一个小学生打败一米八大个儿,才算是妙手。
通盘无妙手,就是全局下来根本不出现这样的逆袭。
这既是对下棋过程的描述,也是对高手的心里境界的描述。
只有当棋手心中到了这个境界,他的棋局才能呈现这样的过程。
这个是什么境界呢?
这个境界就是:
他的心中从来不喜欢妙手,
不喜欢逆袭,
而且坚决杜绝逆袭。
是不是很反人类,
没错。
假如,你到了这个境界了,你会怎么做呢?
你要参加一个考试,平时没有刻苦练习,期望考题中不要出现你不熟悉的内容
你要进行一场演讲,事前没有演练,期望临时超常发挥
你负责一个业务,自己不精熟,希望领导从来不要过问
你要参加一个谈判,期望对方不要那么难缠
你要去拉一个投资,知道自己的产品还不行,却希望投资人非常认可你的产品
以上都是期望奇迹的出现。
而高手是从来不期待这些奇迹的。
他们知道奇迹是不会发生的,即便发生也是不能事前预知的。
在外人看来的奇迹,对当事人来说其实一切都是事前安排好的。
基于这个心态,非常自然的,他们的做法是这样的:
会了解一切需要了解的,收集一切需要收集的;
认真的按规则办事,该学就学,该练就练;
未雨绸缪,事前把能消除的隐患都消除掉;
流传于世的,都是那些妙手。
5万打赢50万,会流芳千古。
但是历史的真相告诉我们,5万绝大多数时候都被50万消灭了。
战略大家从来不会让自己的胜负手寄托在奇迹上面。
就像查理芒格说的,“如果我知道我最后死在哪儿,我一辈子都不会去那里”。
在思考一件事的时候,最后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
在我的整个谋划里,有没有需要奇迹出现才能实现的步骤。
如果有,那就说明我还没到最后,继续吧,先去消灭这个奇迹。
比如为了今天的分享,
明月说可以用语音,也可以用文字。
我决定用文字,这样大家比较方便。
而用文字,就涉及到在大家手机上呈现的样子,
所以在分享前,我花了一个小时,来和自己微信对话,来观看手机上的视觉呈现效果。
这篇文章大约7000多字,我曾经写过一次,但不是对话体。
为了分享,我又按对话体重写了一遍。
最后总结一句话,
你心中还存着奇迹吗?
有的话,赶紧去消灭他们吧。
这就是第三部分,
休息一分钟,继续第四步。
大家好,休息完毕,开始第四步。
第四步:胜可知不可为
这一步,就比较烧脑了。希望我能解释清楚。
先问一个问题:
如果你曾经从竞争中胜出了,你觉的你是怎么获胜的?
按我分享的节奏就是,我做了战略选择和部署,然后日拱一卒,每天努力,做到了我们做到的一切,所以战胜了敌人。
是吗?
不是的。
因为这样赢不了。
《孙子兵法》上有一句话:
“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
可为己之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
故胜可知不可为”。
我翻译一下哈:
“竞争中,我能做到的,最好的状态,是“把自己打造成不可被战胜的状态”。
但这并不能保证一定战胜敌人。能不能战胜敌人,不在我,而在于敌人给不给我可乘之机。
通过对比双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能知道谁获胜的概率大,因此胜利可以预知。
但如果条件不允许,是不可以强为的。
这句话是不是非常反直觉。
就像之前的问题,我们一直认为打败敌人是因为我们强大,我们很努力。
然而事实是,
无论你怎么努力,最高境界也就是不被战胜,并不能因此而战胜敌人。
之所以能获胜,是因为对手给了你可乘之机,比如犯错了,或者有重要的薄弱环节。
最后这一句是关键。
的确,强大的实力,是可以碾压弱小的。
就像美国攻打墨西哥,
并不是美国做的足够好,自然就能赢,而是同时墨西哥犯错了。
他们不知道利用外交环境,不知道利用自己的优势。
再看看美越战争,
美国依然很强,越南那么弱,
但是利用热带雨林和全民皆兵,最后搞的美国讲和。
所以,真实的情况是,弱者也知道自己是弱者,所以他会借势。
假如公司有个人和你竞争,
能力不如你,业绩不如你,
那么,他肯定背景比你强,
他借助了自己的背景人脉后,你比他还强多少呢?
如果对方敢和你斗,就代表有两把刷子。
如果你怎么看,怎么觉的他没两把刷子,这可能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他他太傻蛋了,啥啥没有就敢给你斗。这就是他犯的错误。
不过,话说回来,这样的,你觉的赢他有意思吗。
而且这么傻的人,你觉得,那么容易碰上吗。
所以,
第二种原因是最常见的:
你轻敌了。
轻敌是什么?
是错误,是严重的错误。
错误,就是你送给对手的战胜你的--机会。
想一个事,如果你想升值,需要什么条件:
有个非常挺你的领导
有份漂亮的业绩
还有一个:
没有人反对你,尤其是没有有分量的领导反对你
第三条极为重要。
所以要避免犯错。对方严阵以待,无懈可击,而你犯了错误,你说他会不会此时攻击你。
所以胜利是怎么来的呢?
是你的实力强,同时对手给了你机会。
如果对手没有给你机会,你就不可能赢。
如果你们两者相差悬殊,那么他还挑衅你,这本身就是给你的机会
如果人家不如你,他也不傻,依旧敢挑战你,就是有势可借,你们俩的力量一下子就平衡了
如果你遇到的是力量差不多的高手,那么更是需要对方出现问题,你才可能获胜
真的理解了“胜可知不可为”后,
自然就会得到以下几点:
充分的壮大自己,让自己变强,再强,最大程度上确保不可胜
自己不犯错误
密切关注对手的动向,不放过任何一个对手犯错的机会
另外还有一个,
一个听起来很容易,
但是做起来极难极难,
但又极重要的事:
等待!
你会不会疑惑,等待,谁不会啊。
真的吗?
有一次开会,我们领导问我,晓峰,对手刚刚又出牌,我们要做什么呢?
我想了一会,说出了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一句话,
“我们什么都不用做,能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现在就是等待胜利的消息就行了”(因为我们在敌人之前犯错的时候,出击了,占据了优势,静待结果就行了)。
为什么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呢,
因为这根本不是我的风格,我以前不做点事就焦虑。
不广是我,很多人做事的目的,是消除自己的焦虑。
这叫行动焦虑症。
你有吗?
做事,是为了要成果。如果已经算出没有成果,不做反而是更好的选择。
要懂--等待。
好,现在我们做个对比。
现在有两个团队,一个是你带领,一个是我带领。
假如,我这个团队知道“胜可知不可为”,
所以:1.我会争分夺秒的提升自己,一刻不停。
但是也知道战胜对方,不可强求,要等对方犯错。
所以:2.密切的关注你,在你犯错前,我会耐心的等待。
而你呢。
你认为胜利是打出来的,只要自己力量够强就能灭我。
所以会积极出击,不畏艰难。
谁会胜呢?
绝大概率上,是我。
因为,任何出击都是有代价的。
如果出击获得的收益小于成本,就应该等待。
等待到什么时候呢--等你犯错的时候。
因为在你犯错的时候出击,我的收益是远远大于成本的。
举个例子,
大家记不记得8年前的团购大战。当时号称千团大战。
排名前十的网站都在疯狂打广告,疯狂补贴。
干这些是需要付出巨大成本的,简直是烧钱。
那么期望的收益是什么呢,是市场份额。
但一下子有十来家同时搞补贴,市场份额几乎不会提升。
所以这个出击就是不可取的。
第一波钱烧完了,第二波接着烧,第三波再烧玩,投资人发现总也看不到市场份额的提升,而且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看不到,就不追加投资了。
所以补贴的结果是--破产。
美团呢,不补贴。
同这些补贴的相比,美团曝光度很差,但省下了巨大的成本,就是这些成本让自己活了下来。
同时,对内强化自己,当其他网站破产或者濒临破产的时候他出击,一下子占领了市场。
讲到这里,我估计大家都知道了,赢需要两个条件:
一个是自己强大,
一个是对方给你可乘之机。
如果你还坚持认为,强就是能赢。那么我再解释一步。
如果你是傻硬,他也是傻硬,俩人都认为赢是打出来的。那么谁更硬,当然能赢。
但是下次呢,还会遇到傻硬,而且还是比你弱的傻硬吗?
即便下次又遇到了,你又胜利了。
随着你一次次赢,对手也会越来越强,迟早会遇到懂得胜可知不可为的高手。
到时只能失败。
所以,
一定要知道,所有的竞争都是胜可知不可为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那个永恒的旋律--提升自己。按着自己的战略方向,日拱一卒的提升自己。
同时不要犯错,尤其是不要犯那种需要妙手才能翻盘的错误。
敌人犯错前,要耐得住寂寞,耐心的等待,等他犯错,然后一击即中。
这就是第四部分,有点烧脑,不知我讲明白了没有。
大家回回神,休息两分钟。
然后开始最后一部分,也是最后升华自己的一部分。
竞争终极境界:夫不争,而莫与之争
这是《道德经》上的话,你肯定听说过吧,就是说竞争的。
说了这么久竞争,那么到底什么是竞争呢?
竞争其实有两种:
一种是同向竞争,
一种是相向竞争。
同向竞争,叫竞。就像田径比赛,比赛的胜负在于谁先达到终点,整过过程和对手碰都不碰一下。
相向竞争,叫争。大家是有交错的,彼此争夺的是一个东西。
但,这种相向竞争也分两种:
一种是拳击式的争,必须把打倒对方才算赢。
另一种是足球式竞争,大家共同争球,目的并不是把对手打倒,只是争进球的数量。
大家想一想,你所从事的行业,是哪种。
悄悄是写历法的,比如你的对手也写玛雅历法,你需要找人去把他打一顿吗?
肯定不是。
甚至你都不需要贬低对方,你只要比他写的好,写的幽默,写的易懂就胜了。
对方写的晦涩难懂,排版格式难看,这就是他犯的错误。
阿妹是网红,你需要诋毁其他的网红吗?
当然不用,你只要比他们打扮的再漂亮一些,能歌善舞一些,幽默豪情一些,你就胜了。
我是丰田汽车,对手有大众,日产,我需要把他们都毁灭吗?
当然不是。
所以,现在绝大部分竞争都是田径式,最多也是足球式的竞争。
竞争的胜负手在于自己而不是对手,对手要看,但只盯着对手看,也是必死无疑的。
另一个还有一个原因,
对手永远存在,你永远无法消灭对手,而且对手的层级越来越高。
诺基亚盯着摩托罗拉,谁知苹果横空出世。
汽车行业各个大牌彼此盯着,谁知特斯拉、uber横空出世。
所以,
竞争的双方是 “我” 和 “对手”。
底层讲,我们只是在和自己竞争,不是在和对手竞争。
对手出现了各种错误,给了你机会,但是你太弱了,根本利用不了,这也白扯。
就像王兴的比喻,
“对手就像后视镜,时不时要看一眼,但你不能盯着后视镜开车”。
核心还是自己。
竞争的另一个核心维度是,竞争的边界在哪里?
阿里巴巴最开始是做小企业联接媒介的;
后来做了淘宝,聚划算,对手是京东;
后来又打造了阿里云,对手亚马逊和微软云;
后来又开了无人超市,对手沃尔玛;
后来又开了汽车超市,对手是已经矗立百年的各品牌厂商。
对吗?
对,又不对。
对阿里来说,是对手,
但在他心目中,又从来没有因为这些对手的存在,而停止自己的步伐。
从这个角度,阿里心中根本没有对手,他有的只是自己该干什么,而且能做到。
美团也是一样,他们的边界在哪里呢?
就像王兴说的,“只要是终究要发生的,我们都会选取合适的角度进入”。
“只要是终究要发生的”,根本不在意对手是谁,边界在哪里。
做于不做的唯一标准就在于,“是不是该做,而且我能做”。
既然,
你的对手不是你唯一参考的标准,你的边界都是无界的,那还有什么对手呢。
我该不该学会投资,对手只有自己,就是我能不能客服自己的懒惰。
我该不该写文章,对手是那些已经成名的作家吗?
当然不是,是我自己。我能不能突破自己的限制,不断的提升写作技能和境界。
在整个竞争中,对手的分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
自己才是主导因素。成长自我才是唯一的主线。
我以前会讨厌一些人,因为他们不符合我的喜好,我把他们看成了我价值观的对手。
后来,我发现,那些我不喜欢的人,反而给我呈现更多的人生不同。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更多的东西。
所有能帮我成长的人,我都应该感激,怎么还敢视为对手呢。
现在几乎很难有我讨厌的人,因为只要仔细观察,每个人都有很厉害的,都有我不如的地方。
有的人是格局高;
有的人是思维周密;
有的人格局小,但是能说会道;
有的人背地里阴你,但是明面上好知心;
……
李笑来说过,人与人的关系大致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我不好,你也不好;
第二个阶段:我不好,你挺好的;
第三个阶段:我挺好的,你不好;
第四个阶段:我挺好的,你也挺好的;
我现在处于第三个阶段和第四个阶段之间。
我知道你有很多不好的地方,也能发现你很好的地方。
之所以摇摆是因为,想到你的不好我就有点不舒服;想到你的好,我觉的我需要学习。
这两者来会摇摆。
我还需要继续修炼,还没到最高境界。
我认为最高的境界是要发现对方的好,然后产生发自由衷的赞美。
对于对方不好的地方,也要由衷的赞美。
要理解人无完人,大家都有缺点。恰恰因为有缺点才更自然,更真实。而且对方的缺点恰是我吸取教训的地方。
当看到对方不好的时候,我会知道他又走入了自己的缺点中。
在合适的时候,拉一把。
从更宏大的视角来看,世界上哪里有什么对手,现在的对手很快就不是了。
我一直不理解损人不利己这件事,但是对于保持优越感还是在意的,不过学过这篇文章后,我由衷的希望每一个人都美满幸福,最好是比我更美满幸福。
因为他们的美满幸福,并没有让我的美满幸福减少一分。
为什么不希望这个世界,至少是你周边的世界,更幸福一些呢。
大家好,
分享了这么久,快到了最后的时刻了。
我的文章写的真长,但是这个竞争之道给我的冲击真大。
从更大的视角去看自己一生,我是要过一个平庸的人生,还是过一个不平庸的人生,这就是战略选择。
过一个什么样的不平庸的人生,这就是我的战略部署。
然后坚定的去践行,通过每天的成长,一点一点的推进,这就是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在战略思考和战术思考和考切实的推进上,都通盘考虑,做好准备,不求任何奇迹的发生,自然而然的实现预期的结果,这就是通盘无妙手。
在整个过程中,时刻坚持的一件事,就是成长自我。但是对出击保持警惕,耐心和等待,尽量减少自己的错误,抓住敌人的错误,一举客敌,这就是胜可知不可为。
竞争不是目的,是手段,显然存在的对手其实都不是真的对手。
如果有对手的话,也只能是自己。
其实自己也不是,因为自己也没有边界可言。
商业,世界都没有边界可言。
换一个角度看,就是这个世界其实都是朋友,帮助我提升。
他们都在帮我,
帮助我达到一个更高的格局,
让我怀抱一个更大的情怀,
实现一个不平庸的人生,
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丝色彩。
我分享的内容呢,就是以上这些,不知我讲明白了没有。
感谢各位看官一大早赶来,希望各位有所收获不虚此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