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到我们大部分的投资者都是“追涨杀跌”的,今天由于市场下跌了较多,就有朋友在群里面问,周末那么多的利好消息,今天怎么还会大跌。
其实市场短期都是随机游走的,要准确的预测是非常困难的,而且如果任由自己的情绪被每日的涨跌所牵制,并据此做出不成熟的交易决策的话,是非常危险的,而且最后的结局并不能从股市带钱走,而是亏损。
就如上次所说,这是因为缺乏对市场应有的基本认识,投资中缺乏锚。
“锚”其实本来与投资无关的,是一种很重的铁器或者石器并与船只相连,当船需要停泊时,即将其放入水中,来达到固定船只以防止其随波逐流的目的。
判断底部的几个常识
引申至金融的话,就相当于是一个规则或者目标,有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在日常关于央行的消息报道中,我们也能够经常看到,比如说人民币汇率盯住美元,盯住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走廊”,这些都是锚定规则在金融上面的运用,其目的也是实现设定一个标准,当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与目标过大偏离时,开展一定的干预,以使其回到预定的轨道。
而在投资中,这种锚其实也就是相当于是我们决策判断的依据或者标准,而如果要是没有这种锚,依靠每日消息或者情绪交易的话,就会陷入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频繁交易,就如无根的浮萍而随波飘荡,飘到那就是那里了,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其实在投资当中,没人都有自己的判断依据,而且这种锚也是多种多样,比如说K线走势、技术指标、企业的基本面等。
而对于我们做指数基金投资的人来说,估值以及历史经验其实是最常用的判断标准,而且用在时间越久且囊括范围越宽的宽基指数上面,准确度会提高很多档次。
1.估值就是最常用的指标:
1)第一轮的低点(1996/1/19日的512点),从1993/2/16日的1558点开始下跌,累计跌幅-67%,历时3年,全部A股PE降至16.6倍,PB为1.9倍,股息率为2.56%;
2)第二轮低点(2005/6/6日的998点),从2001年6月15日的2245点开始下跌,累计跌幅-56%,历时4年,全部A股的PE降至18.4倍,PB为1.7倍,股息率为2.21%;
3)第三轮低点(2008/10/281664点),2007年10月16日6124点开始下跌,累计跌幅-73%,历时1年,全部A股的PE最低降至13.8倍,PB为2.1倍,股息率为2.41%;
第四轮低点(2013/6/251849点)2009年8月4日3487点,累计跌幅-47%,全部A股的PE至11.5倍,PB为1.4倍,股息率为2.73%;
5)第五轮低点(2019/1/4的2440点),上证指数从5178点开始下跌,基本是下跌了近4年,累计跌幅达到了近50%,而2018年跌幅是历史第二,全部A股的PE为13.23,PB为1.43。
判断底部的几个常识
后面我们看到的就是2019年的暴力上涨。
在估值的运用上面,尤其是在历史性底部的判断上,准确度可以说是非常高的,而如果要是能够提前建立起这种有意识的判断的话,基本就不会出现去年那种跟风性质的恐慌,而可以真正的做到“别人恐慌时,我贪婪”,但如果没有的话,也就会因害怕而将手中的份额卖出。
2.历史收益率判断:
当然,除了估值指标之外,我们也可以通过指数过去的历史收益来判断,而且也能够设定一个合理而且符合实际的收益率,而不会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
比拿上证指数来说,很多投资者对其是不屑的,但是其年化收益率却是非常高的,如果按价格指数来换算的话,从1990年的100点到2018年的2493点,29年来的年化收益率是11.73%,这仅仅是价格指数,还并未加上红利再投资的收益,如果要是加上的话,年化收益大概可以达到13%。
也就是说,如果你在1990年买入并持有的话,收益率是24倍,这个数据应该是超出了绝大部分人的想象的,而且能够达到这个收益率的人应该是没有几个的。
虽然上证指数有着种种的不合理,但是其仍然取得了逆天的收益,点位是不断上涨的,底部也是螺旋上升的。
判断底部的几个常识
这背后的支撑就是我们的经济社会是不断进步发展的,上市公司企业利润不断的在增加,A股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是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的。
正是基于此,我们可以通过过去的收益率,来推到市场大概的底部点位。
1)上证指数底部点位预测
判断底部的几个常识
以1995年最低点到2018年最低点,上证价格指数的年化是6.6%,加上股息的话,大概是8%,黄线和灰线就是按照这两个数据做的理论底部的推测,而淡蓝线是实际的最低点。
2)上证50底部点位预测
判断底部的几个常识
上证50价格指数的年化与上证指数差不多,成立来的年化是6.6%,加上股息话大概是8%,黄线和灰线就是按照这两个数据做的理论底部的推测
3)沪深300底部点位预测
判断底部的几个常识
沪深300价格指数的年化是7.6%,加上股息话大概是10%,黄线和灰线就是按照这两个数据做的理论底部的推测,而淡蓝线是实际的最低点。
当然,按照过去的历史收益率判断底部,有一个隐含条件,那就是未来社会经济将持续的向前发展,股市的底部将会被不断被抬升,也就是未来上市企业能够维持当前的净资产收益率。
但是从欧美和日本的情况来看,未来经济的发展增速很可能会下降,无法继续保持告诉的发展,因而更加保守的投资者,可以将年化收益率降低,比如说5%。
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当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估计经济还将保持一个高速的发展趋势,因而个人依然以过去数据作为依据。
无论在测算过程中,所采用的数据是乐观还是保守,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建立一个锚定的标准是最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随意交易所带来的亏损。
这是个人关于投资当中常识的第一期,后期还有更多的分享。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指数ETF投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