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学

作者: 实验的信徒吕彬 | 来源:发表于2019-04-08 21:21 被阅读0次

      世人皆喜欢成功,以谈论成功为荣,以讨论失败为耻,以成败论英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本能地避而远之。古今中外,研究成功学的书汗牛充栋,研究失败的书却廖廖无几。然不去了解失败的根原,就不能趋利避害,很难取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失败很常见,生活中随处可见,却又无比陌生,这好像歌曲里唱的“最熟悉的陌生人”。有些人能承受一时之失败,取得最后之成功。有些人却一败崩溃,一败涂地。有些人害怕失败,有些人面对失败却能从容面对,东山再起。为什么多数人不能面对失败呢?难道大家不懂得这个简单的道理——不了解有哪些东西会导致失败,那么成功也就没有了坐标,盲人摸象最容易导致失败。

失败学

      还记得小时候吗?父母、老师、亲朋好友都要我们做一个成功的人,不要做失败的人,做三好学生,争夺第一名,做班干部,要做英雄,不要做狗熊,别和“差学生”在一起玩等等,还经常举出身边许多成功的鲜活案例。我们感受到的几乎所有一切都是向成功靠齐,却没人注意到,子女优秀很时候是父母感觉很有面子,这才是父母强要子女做一个成功人的原因。有很多时候,父母将自己都不能完成的梦想就随随便便强加给了子女,就是因为那点点可怜的虚荣心。子女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成人,拼命努力去争取“成功”。失败后往往深受打击,受人嘲笑、冷落,愈发害怕失败,严重缺乏自信。而所谓“成功”的人未必全是好的,有些出生社会的孩子,过去的优越感一下就没有了,一遇小困难或关注点不够,就容易出问题,经不起一点小挫折和打击也是事实上的失败原因。失败这件事如洪水猛兽,经时间和人们相互推波助澜,演变成了恐慌,谈败色变。波斯信使悲剧不断在现实中以各种版本上演。愚蠢的国王以为杀掉告诉他坏消息的信使,坏事情也随之消失。现实却恰恰相反,坏事情因为国王的不作为变得更糟糕。很多坏事情开始并没有那么糟糕,但很多人没有勇气去面对,选择了当逃兵。在东晋十六国时期,淝水之战前秦军内有人高喊前秦军败了,简单一句话就引起了军士恐慌,直接造成前秦大败,死伤无数。很多人原本并不害怕,但看到别人害怕,自己就忍不住害怕起来。这很像草原上的羚羊,一有风吹草动,便飞速逃窜,很多时候往往落入捕猎者的圈套。

失败学

    没有人喜欢失败,因为失败会导致大量的利益损失。古今中外,失败者多身败名裂,下场悲惨。如果动物求偶失败就会失去生殖下一代的权利,争夺领导权失败会被赶出集体而命丧黄泉。现在人类的斗争虽文明许多,却也包含了许多动物特性,也许还更加凶殘(动物为杀戮为生存,而人可能是不喜欢或甚至娱乐)。轻则失财挨揍,重则家破人亡。这些血淋的教训给人们造成了巨大恐惧,使人望而生畏,在失败重压下人们很不舒服,经常选择逃避现实或者掩耳盗铃。

      失败者意味着失去战友、盟友,没有人喜欢和失败的人在一起。失败是人生的倒霉蛋,人们害怕这些倒霉蛋不小心把失败的坏运气传染给自己。人们面对可怜的人还有怜悯之心,面对失败的人只会敬而远之。

      失败者将变得一无所有,所以人们讨厌失败,害怕失败深入骨髓。生物进化中失败者将被大自然淘汰。恐龙在和原始人、其它物种竞争中失败,恐龙从此在地球上消失;古代失败的国家被外族消灭、奴役;战争失败方失去自由,甚至鲜血和生命;所以对失败人是恐惧的,和其它动物一样,是一种发自本能的东西。人们对失败的恐惧足以摧毁多数人的意志,即使是面对凶猛野兽或殘忍敌人的勇士,在面对失败这个怪物时也只能避而远之。真正能面对失败的“勇士”少之又少,幸运的是,在人类中还存在着少数这样的人,而且能从容经历失败的人,多数人成为了人类的精英,精通在某个领域,是各个行业的翘楚。这些少数精英又是如何战胜恐惧?如何面对失败的呢?

      成功和失败犹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它们一起构成了事物本身,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成功也正是恰好避免了失败。我们应该学会客观看待失败。失败发生时,虽难以接受,但还是要尊重这个事实,任何试图逃避现实或忽视事实,都是不可取的,只会使事性持续恶化,最终会难逃事物惩罚。我有一个朋友,他的父亲去银行途中失踪了。家人很担心,报了警,还托人四处找寻。几天后,我看到他满面春风,还以为找着人了,一问才知道没有找到,看我有点迷惑,朋友连忙解释,说他找风水大师算过了,他父亲没事,过几天就回家了……

      也有人面对失败极不甘心,输了比赛马上就想扳回一城,却从不研究失败原因,也没想着训练以提升自身实力,往往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受传统文化影响,人们对失败抱有成见,缺乏包容心。现实中失败往往具有两面性。在一次战争中,一方面的失败在另一面看来就是成功,一方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另一方失败的基础之上。有时候一时的失败是更长久的成功,局部的失败是整体的成功。失败一部份以换取整体的成功,经常也被认为是高明之举。允许失败,接受失败,包容失败,便能悟出什么会导致失败,能避免失败,也能挑战失败,最后就能战胜失败取得成功。遗憾的是现中鲜有人能看见这一点。

    我们有讨厌的东西(例失败)就有喜欢的东西(成功),但人们对两者的态度却截然相反。多数人会远离、忽视讨厌的东西,拼命接近喜欢的东西。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让人心情愉悦,中途有点困难也能克服。一件事情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往往能保障更可更的成功,但忽略喜欢的东西背后隐藏着失败因素,不能小心辨认也容易导致失败。我们喜欢一样东西时,经常高估自身实力,看不见背后的危险,最后往往失败。而客观理性地面对喜欢或讨厌的事情,了解事物背后的原理,才能避免失败取得成功。在非洲生活着一种猴子,喜欢吃水果,人们在树上挖一个洞,洞里放些水果。洞口设计得很巧妙,够猴子空手伸进去,可是抓着里面的水果手就取不出来,猴子为了贪吃水果就是不愿意放手,结果被人逮住了。

      当我们在一件事情上失败后,往往会产生许多的负面情绪,如愤怒、痛苦、悲伤等,这些负面情绪会使人情绪低落,失去信心,使人们失去了追求其它美好生活的欲望。如果不能及时调整低落情绪,就会主观地放弃改变现状,选择随波逐流。记得马云先生曾经说过“世上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放弃,放弃就是彻彻底底的失败”。放弃总是容易的,所以坚持才弥足珍贵。放弃在自然界是一种生存策略,能给人带来一定的利益好处。群体动物的社会中,在争夺领导权或配偶时,一方放弃表示臣服,另一方往往就不再撕咬,从而放弃一方避免了更大损失,也许保住了生命。取胜一方也不穷追猛打,从而保存了实力,减少受伤的危险。

失败学

      自人类社会以来,失败和成功相附相存,又相互博弈,人们重成功而轻失败形成今日之局面。有人失败一次便萎靡不振,有人失败一次又卷土重来。有人失败一次以换成功之大成。有人却屡屡失败。古往今来,凡大成者,皆失败屡屡。生活中失败是常态,成功而是非常态。一件事情未做之前,不管我们之前是否有此类经验(当然有实践验证过的经验是非常不错的),我们总是难以知道会怎样?犯错是成功的必然经历,唯有经历失败,才能从中找到一些规律,从而深刻明白失败之原理,敬而避之。失败不可怕,关键在败后能否敢再一战之决心和实力。成功固可喜,但小成而无建树,终其一生皆庸碌,终失一胜之喜。

相关文章

  • 「失败学」失败学之序言!

    创业从来都是九死一生,认清失败比看清成功更有价值。必须知道别人是怎么死的,然后才能更好的活下去,或者看清先来来往往...

  • 失败学

    前些年,成功学热火燎天、风靡大陆。成功学大师们,或出书立传,书籍光盘遍布大小书店机场咖啡馆; 或开课宣讲,所到之处...

  • 失败学

    我所说的,都可能是错的无非足够多的大概率 以及长期的耐心,与枯燥的坚韧 在怀疑和狂热、沮丧的活跃中

  • 失败学

    现在成功学盛行,大街小巷的书店里都放满了成功学的书,既然有那么多人教你怎样成功了,那么我还是教教怎么失败吧。 第一...

  • 失败学

    ( 上 )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便被各种目标、厚望所裹挟,被迫押上名为成功的刑场。 看今天在各...

  • 失败学

    《失败学》是一门显学,少有人研究,可能是太丧了的缘故。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人有趋利避害的本能,会有意或者无意回避一...

  • 失败学

    世人皆喜欢成功,以谈论成功为荣,以讨论失败为耻,以成败论英雄。失败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人们本能地避而远之。古今...

  • 失败学

    待研究

  • 20讲:组织要学会聪明的失败

    提要 领导力的“失败学”,市面上流行的是“成功学”,我们强调的是“失败学”,强调如何从失败中学习。 正文

  • 编纂《失败学》宣言

    《失败学》 卢圣堂 世人从不忌惮谈成功,却对失败三缄其口。 编著按:从50个侧面,萃取失败根由,务必使失败学取缔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失败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rmi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