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诗三首》是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第三单元是诗歌单元,也是综合实践单元。本单元要求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合作编小诗集,举办诗歌朗诵会。
诗歌教学,重在朗读感悟,所以我把重点放在了朗读上。我这样安排教学:
环节一:单元导读导入
环节二:认识作者
环节三:全文朗读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正音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 5.展示读
6.谈朗读感受,体会诗歌特点
环节四:朗读感悟
1.自由朗读《繁星》(七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漫灭的意思是?
3.这首诗是围绕着哪一个词来写的?诗人回忆了哪些事?
4.再次朗读诗歌,说一说“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怀里。”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5.再次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6.配乐朗读。
7.参照课文,创编小诗。
环节五:课堂小结
进入新的单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性很高,所以课前预习和课文朗读进行非常顺畅。在全文朗读时,我着重指导了“啊”的读音和朗读节奏。在诗歌中,“啊”的读音根据语境的不同,会有所变化。前一个字拼音的韵母的最后一个字母与“а”拼读。所以《繁星》(一三一)中,读大海啊(yа),《繁星》(一五九)中,读母亲(nа)。全文朗读后,引导学生体会现代诗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很有节奏的特点。
在学习《繁星》(七一)时,学生迫切想要展示朗读,课堂过于活跃,静下来的时间较少。朗读体会诗人情感环节,进行较为仓促,浅显。课堂上,学生可以根据《繁星》(七一)格式,创作自己的小诗。整体效果还好。
第二课时,主要学习《繁星》(一三一)和《繁星》(一五九)。我依然采用,一朗读,二体悟的方法进行教学。我用母爱的主题导入新课,先学习《繁星》(一五九),后学习《繁星》(一三一)。
在学习《繁星》(一五九)时,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默读,说一说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3.再次朗读,体会情感。
4.配乐朗读。
在学习《繁星》(一三一)时,也设计了四个环节:
1.指名朗读,齐读
2.默读,诗歌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3.再次朗读,体会情感。
4.配乐朗读。
三首小诗学完后,我请同学们再次朗读全文,体会诗歌了魅力。同学们很喜欢朗读这三首小诗。随即,我出示了诗歌摘抄活动,要求同学们利用课下时间,摘抄喜欢的诗歌,写清出处和作者。
反思整个教学活动,虽然课时目标完成,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太过活跃,不够沉静,我还需要教会孩子们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静下来,静静思考,静静体会,静心汲取知识,运用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