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销售业绩提升不了?产品滞销卖不出?新推出的服务被吐槽打低分?
目前很多企业在遇到“疫情”黑天鹅后,被逼提前经历S曲线的失速点,以往提供产品、体验服务的竞争优势逐渐变得越来越薄弱。尽管企业人员经常保持去调研市场大小、竞争者强弱、产品好坏、用户留下的数据特征,但仍然在不确定性的变化中,抓取不到任何更有效的价值信息。
未来的希望在哪里,请跟我来看下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与运气竞争》。我相信看完后,你会收获另一片超级宽广的蓝海。
关于作者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大学商学院商业管理教授,Innosight公司创始人,曾两次获得商业管理学界的重要奖项“麦肯锡奖”。他是"颠覆性技术"理念的首创者,在创新领域还有重要的作品代表作《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答》。
关于书本
在《创新者的窘境》中,克莱顿告诉我们如何创新,把传统企业摁在地上摩擦摩擦。然而脱颖而出的新兴企业,又进入另一轮发展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迷思中。创新很多,但企业往往会选错方向,用错地方。比如,任何买钻头的用户都不是为了想拥有或珍藏一把钻头,而只是想要在墙上打一个洞。
用户购买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并不是想要持有,而是雇佣其来完成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理解用户并不能推动创新,理解用户底层需要完成的任务才能成为推动力。今次Cici介绍的《与运气竞争》,就是清晰地讲述一个,从供给侧转换为需求侧,以用户思维为中心的创新。
核心内容
第一、什么是需要待办任务理论?
第二、根据待办任务理论,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你的创新机遇在哪里?
第三、创新如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任务为中心?
第一部分 需要待办任务的理论
克莱顿在书中提到"用户需要完成的任务"(Just to be done),就是需要待办任务。如果你不明白,我可以在书本中挑“奶昔窘境”案列说说,让你更加了解Cici想和你分享的主题内容。
一个快餐连锁品牌店想在原来的基础业务上,贩卖更多的奶昔。这家连锁公司花了数月去研究这个问题,并尽可能请来更多符合典型奶昔消费特征的用户,逐个访问他们,产品要如何改善才能提高更多的销量。用户阐述了自己的喜好,连锁店也依照用户的反馈去进行产品创新,想更多地去满足目标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但几个月后,一个现象凸显出来:什么都没发生。连锁店营销人员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店里奶昔的销量却一点儿变化都没有。
创新失败,是因为调研的用户群体广度不够,或是调研的问题深度不够,还是某部分消费者在撒谎?
克莱顿后来决定,从一个截然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这个问题:这些消费者的生活中出现什么样的任务,才会促使他们来到这家连锁店“雇佣”奶昔呢?
以这个任务视觉为出发点,连锁店的营销团队选择在日常高峰期两个具体时段来快速访问现场的用户,“不好意思,占用你的时间了,但我有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你来餐厅雇佣这杯奶昔,是想让奶昔帮你完成什么任务呢?”
刚开始都是不知道如何回答,甚至会存在很多“撒谎”无效信息,但通过进一步询问引导,“除了奶昔之外还会雇佣其他什么东西来完成任务?”,用户会开始滔滔不绝,甚至吐槽很多使用其他东西带来的不好。
比如,高峰期上午9点前过来购买的用户,他们一般购买后就立刻钻回车里继续上路。用户说,早上洗漱后就开车上班,曾经试过不吃东西,但身体上午10点钟就咕咕叫,很难撑到12点午餐;早上也尝试吃过香蕉,但几口吃完后很快又饿了;也有吃甜甜圈和面包,但是面包屑太多和要空出手来涂抹果酱,完全不方便在开车的时候完全不方便;也曾经使用过士力架产品,但早餐吃甜点感觉实在太罪恶了,所以最终放弃了。用户后来选择选择奶昔,是因为能早上撑到午餐,期间肚子能饱饱的,同时早上上班开车期间太无聊了,能喝点东西,帮我提提神,增添点乐趣。
看到这里,你是否觉得已经找到答案了。其实,事情并非这么简单。
连锁店营销人员继续在第二个高峰期下午或晚上下班的时段来询问引导用户,发现同样的目标群体却雇佣奶昔来完成了截然不同的任务。周末傍晚来的用户是带着小朋友,他说自己经常拒绝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担心长久后会影响亲子关系,但陪孩子吃点东西,又担心零食不健康或影响到晚餐不能正常吃,所以他选择雇佣奶昔,一边可以拉近亲子关系,一边可以短时间填饱肚子撑到晚餐。
看到这里,你是否有洞察出什么,我来猜下你心里看到的矛盾吧。其实我们平时消费的很多产品都属于一刀切产品。比如连锁店原来的奶昔,无论是目标群体中的哪一个,用户最终得到的都是同一杯的奶昔,企业是忽略了以用户需要待办任务为中心的理解。
对用户需要待办任务的深度若挖得不够,再多的付出和忙碌也是“事倍功半”,甚至为“零”。
后来,连锁店对奶昔产品进行创新,晨间上班任务用户需要一款更为浓稠的奶昔来完成填饱肚子的任务。去旅途任务的用户可以在奶昔中添加小水果块/小巧克力,在车上吸食时能得到一点小“惊喜”,为旅途带来乐趣。到了下午,根据用户雇佣奶昔完成任务重点,可以对奶昔分量减半,降低浓稠,满足小孩用户更快地吃完且不影响晚餐,同时也帮助父亲们完成加强亲子关系的任务。
故事说到这里,根据用户表面的特征信息来寻找解决方案很多时候是无效的,真正有用的信息是用户购买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也就是用户需要的待办任务。
以上就是Cici分享给你的第一部分内容,待办任务理论的核心,是理解用户购买行为背后的真实动机。靠现在的大数据只能看出事件发展的相关性,但无法推断出用户为什么作出这样选择的因果关系,只有搞清楚了用户的具体待办任务,并帮助用户更好地完成这个任务,才有可能避免后期遇到销售增速下跌、产品卖不出、创新停滞不前的“瓶颈”。
下一集,Cici会回来跟你聊聊第二部分内容“你真正的竞争对手是谁,你的创新机遇又在哪里”。
Cici很感谢您能看到这里,给亲爱的你比个小心心。如果你心里对上面的内容有更好玩更有有趣的感受和想法,可以在下面的留言区和我分享哦,等你上线,老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