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沙盘游戏疗法的治愈因素中,沙盘咨询师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优秀的沙盘咨询师,既要有专业的知识,还要有温和的气场。我感觉成为一个优秀的沙盘咨询师,至少要要进行三项修炼,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沙盘咨询师的修炼之道。
第一项修炼:学习
学习是走向专业化的必经之路。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我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学习的。
1.读书
2011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沙盘游戏,当时就被沙盘游戏的魅力所折服,此后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研究它。为了能够真正了解沙盘游戏疗愈功能的究竟之道,我开始大量地阅读与沙盘游戏有关的书籍,目前市场上关于沙盘游戏的书籍不是很多,凡是我感兴趣的,我都买来进行细致的研读,像卡尔夫、茹思.安曼、芭芭拉.特纳、申荷永、张日昇、魏广东、常承生、田宝伟、苏健等人的书,还有一些人的书,记不清名字了。
我读书的习惯是先快速通读,然后对喜欢的部分反复揣摩。有时候买来一本书,我会用一天的时间快速读完,然后选择精华部分去反复研究。尤其是申荷永老师、张日昇老师的书,我反反复复去揣摩。而卡尔夫的书,更是我的最爱,我把它作为床头书,没事就会翻阅,每次读,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收获。
有时候看一本书,书中有其他书籍或知识点的介绍,我会抓紧买下来,再去读。有点顺藤摸瓜的意味,虽然没有读书计划,但是能感觉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在不断地建构中。
2.地面课程
地面课程的优势是能够真实地去体验,有老师带,能够随时交流。不足之处是比较费时费力,需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这几年,我参加的沙盘游戏工作坊不是很多,大概有5次地面工作坊,每次大约2——3天,授课老师虽然不是很有名气,但都是实战型、经验型的老师,收获非常大。每次参加完工作坊,我都会兴奋好长时间,沉浸在沙盘里难以自拔,那种满足感和喜悦难以言表。
3.网络学习
网络学习是最有效率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便捷省力,可以随时随地,利用零碎时间进行。
我利用网络学习的途径一是每周坚持在一些付费的专业微课群里听课,二是自己买了很多网络课程,随时听。这几年,我在上下班路上基本上都是在听课,我很享受这种过程,知识就是这样慢慢积累起来的。
沙盘只是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如何让来访者的心理得到疗愈,需要沙盘咨询师有强大的内功,因此,学习的内容不能仅仅限于沙盘,要广泛涉猎,心理学的,心理学之外的,凡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学习,让自己的内在变得厚实、智慧,这样才能形成包容、抱持的气场,能给来访者真正的陪伴和带动。

第二项修炼:成长
作为一名沙盘游戏师,要能够给来访者营造自由、安全的环境,这种能力不是学来的,而是“修炼”来的,是一种因内在的修为而自然发散出来的气场,不是刻意“装”出来的。有时候,我会端详卡尔夫的照片,去寻找体会她身上的那种温和、接纳、安全、抱持的感觉,很喜欢,也很享受。我感觉一个沙盘咨询师要修炼自己的气场,需要不断地进行成长。这几年,我主要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成长的:
1.勤于反思
我们读书、听课学习的过程,是建立自己知识体系的过程。但仅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知识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我感觉我们要学会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才能灵活应对遇到的各种各样的来访者。
我经常会对脑海中冒出来的问题、读书听课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反复的思考,有时候想到什么就抓紧上网查询,或者去翻书,有时买一本书仅仅是为了查一个知识点。比如一天做着饭,忽然想到了心理能量、生命力、生本能与死本能,我忽然觉得他们之间有关联,吃完饭就赶紧去查资料,不断琢磨怎么把它们联系起来。再比如根据我的经验,我感觉触觉对一个人的安全感的重要性可能更大一些,我在网上查的知识不够全,我就去查找购买相关的书。现在每天都是这种感觉,脑海中冒出什么来,我就抓紧去找答案,找不到就自己琢磨。
在学习沙盘游戏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有一种不透彻、不究竟的感觉,沙盘作品分析得很好,原理也了解,关键是来访者做完沙盘之后,咨询师除了陪伴,还能做什么?咨询师怎样去判断来访者的心理能量被扰动的情况?沙盘咨询师如何更有效的陪伴?等等,脑海中经常有一种朦胧不清亮的感觉。基于这样的感觉,对每一个个案,我都会去写札记,去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渐渐地,我对沙盘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有一种拨开云雾见太阳的感觉。
当反思成为一种习惯,内在的智慧就会不断闪现。所以这几年有一种认识,那就是知识是外部的,智慧是内部的,每个人本自具足,我们每个人内在都有足够的智慧,只要我们能够和它链接,我们就会灵活运用各种知识。
2.心理成长
心理成长,对于一位沙盘咨询师来说太重要了,如果一位沙盘咨询师自己成长不好,还带着评判、挑剔,来访者是能感受到的,这就会为咨询效果打折扣。我在自己的心理成长中,主要是从以下三个途径进行的:
一是随时觉察自己的感受。
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的情绪体验,当每一个不舒服的瞬间升起时,我们都要捕捉到,去澄清这个不舒服到底是什么情绪?这个情绪背后有什么信念?这个情绪在小时候体验过吗?那时候发生过什么事情?对每一个不舒服,我都把它当做一个功课去体验,不指责,不抱怨,不逃避,只是让情绪在身体流经。
二是与人相处时的觉察。
我们与他人的关系,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别人不尊重自己,是因为自己不尊重自己;别人不拿你当回事,是因为自己不拿自己当回事。
有时,我们与某些人相处会有不舒服的感觉,这时候,我们要问问自己:“我与对方是什么关系?我把对方当成了谁?”也许是父亲,也许是母亲。我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如果不是很顺,经常会把与他们的关系投射到身边的朋友、伴侣、同事身上。这个时候,我们要处理的是与父母的关系,而不是归咎于当下的对方身上。
一个婴儿来到世界上,父母欢迎他,爱他,婴儿就会爱自己。如果父母对孩子有性别期待,有过高的要求,带着有条件的爱去对待孩子,长大后,孩子就会不接纳自己,不爱自己。一个不接纳自己的人,对别人也是不接纳,挑剔指责。
我们都是用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对待自己和别人。我们与外在的关系都是我们与自己的关系,透过众生看自己,外面没有别人,只有自己。
三是遇事不顺时的觉察。
每当遇见事情感觉不顺时,我们就会不舒服,这个时候,我一般会问自己:“我到底做了什么,让我遇到这样的事情?”随着对答案的追寻,我们就会找到小时候在原生家庭习得的不良模式,看到模式的真相。每个不良模式里都有功课,一个人在哪些方面有功课没有解决,就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
比如:当一个人不会拒绝别人,总会遇到让他说“不”的事,如果不说不,不一致性地表达,他就一直体验那种委屈、愤怒,直到有一天他敢说“不”了,类似的事件才会停止“找”他。
又如:一个人如果在童年期,原生家庭总是“战乱不断”,这个人长大后可能害怕面对冲突事件,每次遇见冲突,都是后退、讨好、忍让。结果要么形成讨好型人格,一生都是忍气吞声,委屈自己;要么就是敢于挑战自己,用合理的方式去解决冲突,降低对冲突的恐惧感,成为一个勇敢自信的人。

第三项修炼:实践
一个沙盘咨询师,如果没有大量的实践,对沙盘零体验,她对沙盘的疗愈功能就会质疑,也无法与来访者进行共情和感同身受。我感觉,沙盘咨询师的实践主要是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自己做沙盘。
这么多年来,我只要有感觉,想做沙盘的时候就会做沙盘,一个人静静地呆在沙盘室里,把心沉下来,完全和自己在一起,体会沙子的包容、接纳,体会沙具间的关系与对话,体会布局中的能量流动……做完沙盘,有时候很轻松,有时候很孤独,有时候很焦虑,不管是哪种感受,我都会去体验那种感受,去寻找力量。有时候,啥也不做,就是用手抚摸沙子,为沙子塑形,去感受什么都不要的感觉。有时候,做完一个沙盘很久了,在现实中发生了一些事情,忽然又想到那个沙盘,悟到沙盘里的一些东西。感觉沙盘好像有预言功能一样!太神奇了!
二是坚持做个案。
用沙盘来做个体咨询,我经历一个由尝试到大胆实践的过程。一开始我是给自己的孩子做沙盘,后来给朋友的孩子、孩子的同学等熟人做,再后来不熟悉的人也有找我做的。非常感恩那些信任我的朋友,让我有了大量的实践经历。
这么多年来,对于自己陪伴过的每一个沙盘,我都会认真的梳理,反复地揣摩,发现自己处理过程的得与失,不断总结。做得多了,我会对同类问题的沙盘进行研究,希望能发现一些规律性的认识,比如对于亲子关系没有很好分离的孩子,他们在沙盘中会有很多成对的沙具出现。对于一些心理能量非常低的人,他们的抚沙动作都很小,拿沙具动作很轻,有些沙具放不稳;对于磨蹭的孩子,沙具会非常地多,非常满;对于一些过度焦虑的人,他们看到水就会晕,恶心等等。
为了提高咨询的效率,缩短咨询疗程的时间,我对沙盘咨询过程进行了一些大胆的尝试,提出了寻找沙盘触点问题,解决触点问题的思路,并总结了一些发现、解决触点问题的方法。目前这些方法在我的咨询中反复试用,效果得到来访者的肯定和认可。
这么多年来,在探寻沙游的路上,我有过迷茫,有过感动,也有过惊喜,一路学习,一路成长。是沙游让我看到了自身的价值,是沙游给我了前行的力量。
沙随心动,境由心生。
愿更多的朋友学习沙盘,掌握沙盘,让沙盘游戏走入更多人的视野,服务更多人的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