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果果宝儿
图/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图片来自网络
连日至备考的网课里,犹感脑容量不足,又恰逢某事的影响,放松了自我,亦再次重温了久远的韩剧。
它的杀伤力无疑是巨大且牢靠的,旁白、场景、主角的互动总能唤起无以言说的情怀。多年以后,即便吾之所在物是人非,对于它的喜爱仍是不减当年。
那个伴随着整个青春烙印的故事,那个给予精神治愈的美丽童话,在静籁之天地间,仿佛已然张开了羽翼,带着那份唯美的画面缓缓嵌入了云端。
配乐的极佳、俊男美女的倾力组合、多情男主的只止唯一、爱到深处的视若珍宝、含蓄而执着的情感追求,就这样随着他们的悲欢而有了共同的悲欢。
人说,情爱的需求是正常人之本能,共鸣与互通的默契亦带来了精神上的愉悦,相守成了最终成就爱的目标。
感情世界在童话里将爱的纯粹给予了无限遐想,任何非道德的东西一旦渗杂而进,仿佛都将它给亵渎了,看轻了。
现实里的爱恋与之相比,总是不忍直视。快餐式的情感,半真半假的完美切换,利益为上的择偶观,毁三观的三三四四之杂烩……
撇开其它资本经济论,韩国的偶像剧在一定程度上亦在市场需求之下应运而生。
现实中大部的凡尘俗子,遇之相爱相守又视之唯一的伴侣是概率的少部。结婚的实质好似只是到了适婚年龄,循规蹈矩地完成世俗眼里的需要必做。
古语有云:“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若到了必须要完成的阶段却迟迟未有下文,周遭人物的言语然然总会将其陷于焦虑之中。
不论是因其何种缘由进入婚姻的人群,总有各自不同的理解。
明明是经历了初期恋爱的甜美,却在还未走完婚姻的七年之痒中各自消磨了彼此,真正成为了相看相厌的陌生人;
有些亦在婚姻维系的过程中,将其另一伴当其防备之狼,亦不知何时成为时下新闻家暴甚而伤亡的某个;
有些在看似和谐的夫妻恩爱里做着偏离婚姻本质的行为,形成家内与家外旗帜一致的“显贵”作态。
也许是太多身边可见范围内的不堪,在对照韩剧里清流的纯美爱情,两相之下前者的俗甚而恶在后者的暖暖爱意里更觉天上地下两重天。
美之向往,爱之追求,爱人的眼因为所爱之人而显光;一个人,两个人,因为有了所想之人而变得充实圆满。
童话让人陶醉,自有其与之共情之处,是表露在外的真实,是眼里那让人无法不动容的爱人之光,是因有了你而拥有了整个世界的幸福感。
《天国的阶梯》,《夏娃的诱惑》,《蓝色生死恋》,《对不起我爱你》,《悲伤恋歌》,《天国树》,观其而藏之,重温仍是泪眼迷离。
知其这是编剧的洒泪作品,亦知他们只是那个时代需要的产物,可心中还是将其放在了重要的位置。或许难得是其之魅力所在,又或许只有抛开物质的世界才能看到想要的精神财富。
犹记得观影时主基调皆是悲的影子,以爱的大前提完美地演绎着男女主人公各自入眼的追寻长跑。
完美的结局不就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么残缺的不能在遗憾的叹息里成了永恒,那永不退却的精神力量,为梦想中的大部分填补了完美的爱情颂歌。
只是,演绎之人与故事里的人物亦不能等而同之,习惯了荧屏里以款款深情而对之的他们,却终究只是编剧里的人设需要。
张东健的短信门事件,被曝光的大尺度聊天记录直接震了三观。原来滤镜下的美只是虚影,离开了包装,离开了演绎,被剥离而见的才是其原本?或许人欲的贪得,才是它多而存的根本,这与剧本里的深情无关……
而编剧里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动容,时至而今,仍是不可忘却的催泪之作。
致遥远的青春,致那些陪伴追剧的可爱夜晚,致重塑起的温暖爱情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