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还是国家,都有一个涨跌或者兴衰的周期,投资收益也是一样,有起伏是铁律。
物理学定律就限定了上升需要能量加持,不停的能量堆积造成连续的上涨,但能量总有衰竭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要命的关头,如果找到新的引擎增长点,就可以完成转化,再来一轮上涨,如果找不到,可以说覆灭也在倏忽之间。
什么时候是最好的开辟第二曲线的时机?
答:第一曲线巅峰的时候就需要为第二曲线布局。
个人的连续进化需要跨界赋能,企业需要有新的业务增量,就连国家也需要讲产业升级、科技振兴。
我们看到,从古至今,无数公侯将相、英雄豪杰起起落落;曾今的巨无霸企业如诺基亚、柯达、雷曼兄弟倾颓也在一夜之间;古时王朝、如今的国家该灭亡的灭亡,该跌落的跌落,从未有过意外,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强国在自己制定的规则里维持权威,其他国家想要取而代之必然是找到新的领域吸引更多的参与者并制定新的规则,如今的世界局势本质就是这么点事。
企业也是要顺应时势抢占市场先机;个体需要连续找到跃迁的机会。
对,一个机会还不够,需要连续找到,否则只能是随波逐流、予取予求。
这是自我攻伐的极难处,某一方面或某一领域做到极致才能制定规则形成优势,往极致处去就需要资源的集中,发展的路径和收益反向决定资源的调配方向,到了一定程度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食利者怎么可能自绝生路?
可不破不立,不能置之死地,哪能开辟重生之路?
所以判断标的的发展趋势,有一条比较靠谱的标准:有没有自我进化的习惯和能力。
上到国家、下到个体,都是如此。
这是我死多中国的一个核心原因,无数次的浴火重生,光是废墟上再发展的经验都甩其他国家好几条街,越是困难处,越需要破而后立的勇气和能力。
既有魄力,还有惯性,关键的是还有经验。
我们个体想要不断进化就是要有时刻准备转型的认知和勇气,最好是养成习惯,可以以三、五、七年为周期设定自己的规划。
人生技能方面至少得七年周期起,投资周期收益差不多是3-5年一个周期,三年时间可以作为转型适应的周期。
人生是马拉松,不要贪求快速和暴富,把握好周期的节奏,在转换间完成跳跃,就能稳稳当当的上升。
根据我过去二十多年数次转型成功的经验,从事行业或投资领域的不同,周期长短略有偏差,但基本都在3-7年之间摇摆,一般是入行投入有了十倍以上的收益,达到人生的一个阶段顶峰,就需要考证上升周期是不是已经快要到头了,并做好转型跨界的准备,转型时间一般要占到总周期的20-30%左右,需要学习吸收大量的新知识,产生新的思维认知,进而形成新的做事逻辑。
过程并不容易,但必须得开始。
往极致处做,但不要到极致处,永远不赚最后一波钱,安全比收益更重要。
在世间见惯了起落,见惯了风云更迭,见惯了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最重要的是周期转换以及长治久安,一时得失不算什么,风物长宜放眼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