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刚好儿媳妇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吃完饭在讨论一年级孩子的习惯养成,我给了一些建议。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需要一段时间的习惯培养和心理适应,并且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我觉得,儿歌训练法不仅形式简单,能将要求讲清楚,有趣,便于记忆。而且效果颇佳,在指导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习惯是一种动力定型,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严格要求,反复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训练可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定的条件反射不能靠单纯说教而形成,只有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所以有了以上教育以后,还应继续进行强化工作,不然时间一长,学生的好行为没有得到认可和赞同,他就会认为老师对自己出现的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的态度是一样的。这样他们的不良行为就会增多,优良行为就会消失。老师可以用每天的晨会把前一天的优良行为再表扬一次,把前几天的不良行为再提醒一遍,还可以在班里定期举行评比活动,评选班级纪律星,书写星,发言星,朗读星等。在这一阶段多以比赛、竞争、贴星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使学生的优良行为在反复强化中定型。
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纵横协调,规范一致,形成合力,才能把行为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了让家长能对孩子存在的“毛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督促,我利用班级群,每月的主题教育,经常和家长保持联系,和家长讨论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或把需要家长配合教育的地方及时告知,虽然有的家长忙于自己的事情,但大多数的家长还是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愿意配合的。
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学生长期努力,需要老师耐心地教育引导,也需要家长不断的配合督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