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大家都重视孩子教育的形势下,一个读中学的孩子,在暑假里不上补习班去补课,好像不可思议。
但是,一个经过了假期补课的孩子,对他今后的成长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下面一块和家长们分析一下。
补课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属于具体而微观的,而孩子的品质修养、学习习惯、思维习惯这些是宏观而抽象的。
下面引用作家刘瑜的一段话,里面有关于具体微观和抽象宏观的一个形象比喻,我觉得非常好。
刘瑜说:宏观而抽象的东西看上去“不实用”,具体而微观的东西看上去“很实用”,这很可能是一种错觉。
比如你坐在一条船上,海上风浪很大,船随时可能会翻,乘客都吐得一塌糊涂。这种时候,什么知识“实用”呢?表面上看,最实用的知识是如何控制呕吐、控制摇晃,因为这种知识最微观、最具体。
但是,事实上,这时候最“实用”的知识,是关于经纬度、洋流、风向的“抽象”知识,因为这些知识能告诉人们怎么避开海浪、调整航向、找到最近的海岸。因为这样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这样一类“宏观知识”,它或许抽象,或许在多米诺骨牌非常上游的位置,也正是因为上游,有人可能看不到它,觉得它不重要。
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刘瑜说的多米诺骨牌的上游,看作是孩子成长中根本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好多米诺骨牌最前面的牌,才能使后面的牌顺理成章地受到影响。
这个前面的牌,就是孩子内在的素质,如果孩子内在品质的问题解决好了,他的成长就像安装了发动机,可以自带动力,而不是被家长费力推着走,从而解决孩子被动的不推不转、推也不转的问题。
这就是说,一个高水平的家长的必须掌握教育的一些基本原则,与孩子不断探讨一些人生发展的根本问题。而不是仅仅孩子数学不好补数学,英语不好补英语,这就像上面说的止吐一样,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
对教育孩子来说,宏观而抽象的,也就是最根本的,就是让孩子具备对自己使命的认识,对人生意义的参悟,对人生方向的把握,对人生角色的定位。就像上面刘瑜说的,要知道经纬度、洋流、风向这些宏观的东西。
一个明确了人生定位,找到了人生方向,知道了自己使命的孩子,才能更多地做到自律,增强自己的抗挫力,在学习中主动探寻科学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当然,不能说补课没有用,但是作用有限,只是短暂的,虽然明显,但是不持久。这就像一个体质薄弱的孩子,让他在这一段时间内加强营养,对身体肯定有好处。但是过一段时间,营养再跟不上了,还是会体质虚弱。
如果不能解决学习的根本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补课效应会逐步削弱和减退,他的学习状态又开始回归以前,成绩也可能回归以前的名次了。
作为家长,应该比孩子看得远一些,境界高一些。在假期里,利用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多探讨一些关于孩子未来规划的问题,让孩子开始思考:自己这一生该如何度过,未来有什么样的设想,自己的梦想是成为什么样的人,为了这些规划、设想、梦想的实现,我该如何去做?
总之,目标明确,才能态度端正,明确了方向,才能少走弯路,有了梦想,才更能激发动力。
有的家长会觉得,我自己还没活明白呢,怎么和孩子探讨这些问题?不要紧,引导孩子阅读,尤其是读一些名人传记,让孩子找到人生的榜样,知道人生有更多的可能,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
我们不是让孩子成为伟人,但是,榜样可以打开一个人的思路,让他开始考虑更宏观的东西,而不是纠结于学习还是打游戏。
当孩子确立了自己的方向之后,可以引导孩子养成每天记录自己行为的习惯,也就是说,每天列出自己都是做了些什么,以此来分析自己是不是沿着确定的方向在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