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网上说杭州有“Deepseek”,作为一个超级大省的山东,没有科技创新企业,到处一片“deepdrink”。
90年代,当时的青岛海尔、海信,澳柯玛是我们那个年代毕业大学生向往的工作单位。
老公就是98年入职青岛海尔的一大批大学生其中一员。
我99年大学毕业到青岛的第一份工作是一个台湾汽车销售公司的董事长秘书助理。
董事长是一个50多岁的女强人。
做秘书助理的一份重要工作就是替老板挡酒,喝酒。
我第一次喝酒是在大学里,喝的是啤酒。最多的时候可以喝个三四瓶啤酒吧。
这个酒量应付一般的工作应酬,还是可以的吧。
但,在山东不行。我也是开了眼界了。
跟随董事长去德州,临沂、烟台等地级市,以及下面县城出差,参加各种招商会。
那个时候年轻,就跟着董事长坐桌子。
主陪副陪一陪二陪就不用说了,关键是喝酒,而且是度数很高的白酒。
主陪敬酒,最少敬三杯,然后副陪敬,一陪,二陪敬,后来再有客人回敬。
如果一个桌子十个人,就意味着要喝二十多杯白酒。
那个时候太年轻,看那白酒酒杯小,一口一个,喝下去再喝点茶水也没有啥感觉。
还是董事长看不过去,一群男人围攻我这年轻小姑娘,她暗下里给我添白开水。
还有的就是白酒喝完,再喝红酒,白的与红的交替喝。
人傻没有心眼,对红酒的度数没有概念。
好几次夜里口干舌燥,把酒店里的所有矿泉水喝完了,又烧开水喝。
还有一次半夜呕吐,抱着马桶吐了好久,彻底算领教了山东人喝酒的酒量。
2
为了脱离喝酒,我不断学习,挣扎,期望有机会去外企工作,结果去北京兜转了一轮,又回到青岛。
在一个山东著名的汽车集团工作了几年,那是我深刻领教山东酒文化的时光。
用一句简单的话说,这个集团高管没有一个人的身体是健康的,不是血压高、就是血脂高,糖料病。
年纪轻轻的三四十岁的总经理,喝酒就喝的很酒彪子一样,个个身体胖的像气球,脸色绯红,眼珠浑浊。
大老板是从省城体制里下海创业的,集团最大的企业文化就是喝酒看人品。
每次开会结束聚餐,喝酒是往死里喝。
从开始的杯子,到吹瓶、到碗、瓷缸杯到脸盆。
由总经理带着部门团队一个一个喝,吹瓶。
分区域,分品牌或者每个店,各种喝酒拼比方式。
大老板就坐在主席上,笑盈盈的,纹丝不动,观察每一个喝酒的人。
那些年轻气盛的男同事们,就像斗酒的公鸡,能喝的不能喝的,一个一个不甘落后。
醉酒的场面,有抱着老板表决心的,有痛哭的,还有各种酒后狂舞的。
从晚上六点多吃饭喝酒到凌晨两三点。
真的不是亲身经历,真的难以相信那个Deepdrink的场面。
我是不理解很多同事,大学毕业就到该集团工作,一工作就是十几年二十多年,成家立业、然后喝酒如吃饭,吃药看病,图个啥?
一个人到了酒文化的环境,要么逃离,要么适应。
如果工作,办事,想升职,不想喝酒,那我只能“呵呵”了。
喝到最后,刚开始觉得没有醉酒,结果快到早上,开始呕吐,抱着马桶,呕吐一个小时,然后胳膊肌肉那个疼呀,网上一查,原来是“倒醉”。
这也是为什么我打工几年后,想自己干,选择与孩子打交道的行业,是不想喝酒,真的喝伤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