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读到张爱玲的文字,再看着她身穿旗袍,遗世独的身姿,还有她那孤傲冷艳的神情,让我顿时感觉到丝丝的冷意。这个女人注定要孤苦一生——正如我们能看到的她的一生。
而留给我更多感慨却是那一句: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当然,这是说感情的。没有在感情里痛彻心扉过,大概也说不出这样的话。
我当时不以为然,我就在那句话的旁边写到:在爱情的世界里,既已知开不出花来,何必要卑微到尘埃里去。我还是不懂,至今我都没有读过张爱玲的任何文字,尽管我曾经买过她的一本《张爱玲全集》,却没有阅读的耐心。
有时候,也会偶尔翻一翻,竟然又看见了那一句话以及我留下的文字。这也成了出乎我之意料之外的事情。掩卷感慨,可惜,在爱情里的痴男怨女并不在意,一味的卑微,低入尘埃。连张爱玲自己也不能例外。
而我还是欣赏舒婷的《致橡树》里的那一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每当我看到西大校园里那一棵挺拔的木棉,我就会想起舒婷的《致橡树》,只是,为什么没有一棵橡树,催化缠绵?
无论是张爱玲的经典缠绵之句,还是舒婷的朦胧美丽之诗。无一例外,它们都与爱情有关。但是,在看到它们的时候,我想的不是爱情,而是我们的人生。
我在读到路遥的《平凡的世界》时,我就在小说的扉页上也写下这一句话:低入尘埃,然后开出花来。在生活中,很多时候,低入尘埃,反倒成为了常态,能不能开出花来,就成为了我们人生的一个设问。
在这人世间,人活着就不能不面对现实,却又不能丧失理想。低入尘埃是现实,开出花来就是理想。格瓦拉说,让我们面对现实,忠于理想。可见,理想与现实并不矛盾。
而有一种理想就是现实,尘埃,花朵,有的已是现实,有的正在实现,实现与现实,一字不差,为前后有别。不正好表示有一种理想(实现)就是现实。这也不是文字游戏,大概算得上是文字中蕴含的人生智慧了。
不断地与现实妥协,不断地与理想割舍。我记得在2016年的法博年末征文中,我终于写下这些年的感悟:有一种理想就是现实。我所面对现实就是对我的理想的最好安排。我终于可以释然的面对自己,恬淡的面对光阴,坚强的面对苦难。
低入尘埃,然后开出花来。我又想起在泥淖之中的莲花,淤泥不就是被水浸泡了的尘埃吗?而莲花不就是我心中的那一朵绽放在尘埃里的花吗?我看着盛开的花瓣,有的随风而散,有的逐水而流。最终都化为尘埃,等着下一朵花的盛开。
我想想自己走过的路,正在走的路以及将要走的路,才发现,其实,路一直都在,自己也一直在走。近了的,远了;远了的,近了。
低入尘埃,然后开出花来。卑微的人生,也一样的明媚。依凡说:努力地微笑,埋葬所有的悲伤。我说:我们的生活不饰雕琢,若是真情,若是努力,也一样将自己感动。
低入尘埃的我们,若是努力,若是坚持,一定开出花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