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结局了,引发了很多讨论。我觉得这部剧还是有进步意义的,特别是女权的进步,主要体现在配角:子君的妈妈身上。
看过一则著名的公益广告:一位穿着朴素的妈妈站立在破旧的门口,望着远去上学的少年,眼神哀怨,画外音压抑地说到:等你长大了,妈妈就享福了。继而画面转换:孩子结婚了,媳妇笑着给婆婆敬茶,场面中所有人都是兴高采烈的,只有妈妈的表情是忍着泪水,满含期待,画外音有些无奈地说道:等你结婚了,妈妈就享福了。其实看到这里,每个经历生活的女人都会明白:这位妈妈这辈子很难享福了。果真,后面演到这位妈妈和她的孙辈在一起 ,她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他的孙辈天真地说道:“奶奶,等我长大了,我让你享福啊!”也许孩子是认真的,可是让听到的观众却感觉无比悲凉:小孩子说的无比认真,奶奶的眼神无比开心,实际上真的可以实现吗?其实许多观众这时都已知道最后的结局了:奶奶病危,没有人伺候床前,画外音是着急的儿子叫喊到:妈,妈,等等我,再等等我------,看完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剧中的妈妈从很早就是单亲妈妈了,艰难地把孩子拉扯大,辛苦地生活着,她一生把自己的享福寄托在别人身上,儿子,媳妇,孙子,她为他们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甚至抛弃了自我,全然忘记了自己,他每次欣慰的眼光,充满期待的话语让人感到心疼,也让人感到无助:女人的幸福全部建筑在别人身上,她不快乐,可是没有人能帮的了她,她最终也没有实现享福,只等到了一个让人落泪的悲伤结局。可是等了那末多年,就是如此结果?---------------------------
这就是许多电视剧中母亲的形象。
我的前半生则不同,子君妈妈注重打扮,注重穿着,也注重自己的形象,虽然眼光不敢让人恭维,还有不可言说的目的,不过她按照她的心,活出了自我。子君妈妈的生活从剧中知道,曾经历过很大的打击,由此市井,庸俗,爱占便宜,可是她在生活中是积极对待的:为女儿打报不平,可以闯进高大上的办公楼;为减轻小辈的负担,可以去谈恋爱;为更加漂亮,可以借穿女儿的高跟鞋;甚至,被人们所不齿的最后:她为了女儿,让唐晶让出贺涵,都能感受到这位生活在下层的妈妈与生活的搏斗,虽然生活总是让人难过,可是你看到她却在想尽办法,与生活的难题过招:即使是让人不齿的超市割菜,那也是为了多存钱,否则子群不会对她的存款感到惊讶。在她的身上,你看不到哀怨,压抑,无助。只会看到喳喳呼呼,高高兴兴,风风火火,好象有无穷的精力。她跳舞,她化妆,他找老伴,她谈恋爱,受人嫌弃也好,遭人白眼也好,甚至被人赶出屋门,可是她努力地过着想过的生活,没有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别人身上。
最后,子君的妈妈死了,从结局来说,也是相当的让人悲伤,可是相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活出自我的老人们,她已经算幸福,至少,她真切得感受到过自己的享福。
很多人说,我的前半生是一部女性进步的电视剧,我认为我看到了,那就是子君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