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正清明
这几年第一次正正感受清明时节雨纷纷
昨天是真的沁入心脾
那个冷
那个雨大

约上妹子晚上看电影
雨还是没有要停的意思
前几天看了《起跑线》的预告
近年印度影片普遍打动人心
但在影片结尾(在我意料之外,却在剧情之中)
拉吉的短短几分钟演讲结束
除了她妻子站起来鼓掌之外
并无他人为之动容
即便可能某些人内心有那么一秒的骚动
。。。。。。
(懒癌真的不好治,重拾键盘已是五天之后了,我使劲地想着电影的情节,想着当时的情绪)
真正开始有点入我心的片段是:
拉吉在卖婚纱时电话打来,他便撇下客户走了
那位妈妈问他:“你怎么可以因为其他的事情撂下我们呢?”
他很开心的回答:“老婆最大!”
我的少女情怀泛滥了,绝壁好男人,这在剧情发展中他的种种表现也不难看出对妻子的爱和宠。

接踵而至的就是考察学校,孩子入学的各种打算
看着既夸张又现实
夸张是因为如此兴师动众,如此大费周章
为了上学买了房,开了酒会,只为了融入那个上流社会的圈子
结果却因为是衣服店的老板而没有通过审核(有钱人和贵族的区别另外探讨)
现实是的确如此,想要上什么学校,决定权在于生在什么样的家庭

如此费劲没有能够如愿的夫妇两人正在惆怅之时,他的店员却来请吃喜糕,以为是又添丁,却是因为他家的孩子被录取了那所名校
匪夷所思
原来名校有25%的贫困生名额
为了满足他妻子对孩子上名校的心思
拉吉想着送钱
没想到校长“铁面无私?”(没有看到最后,我还真以为是如此)
发现此路不通
看来只能歪门邪道助之---变成穷人
(让我看得觉得搞笑的是她们与富人圈假装告别远行的那段:奔走相告自己要出远门,摄影棚拍摄各种景,最后还要用平板上传自己的旅行快乐分享。这让我知道了需要100个慌去圆一个谎的心力;也明白了,人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宁愿费尽心机的说谎。)
另外电影中为了孩子排队取号的场景很深刻。
让我想起大妞上小学前,我们是有房无户,乌压压两天排队的人,有心人也是天还未亮就带上了板凳去等发号码牌了。
而我们没有太那么在乎,结果就是600多号,直接是排到第二天才办好的手续,那也只是排个号登个记而已,没有说能确定到哪个学校,心里戏一筐真的是。
所以影片中也是,取号是一个事儿,是不是录取又是另一个事儿。掌握在校长的手中

搬到贫民区,各种的不适应,邻里的不和谐,也是一种学习,尤其剧中的希亚姆·普拉卡什,积极的心态,阿呆的精神,对陌生人的热情,对孩子的肯定和爱都是不可多得的品质。最乌龙的是:在拉吉偷偷去取钱的时候,被他发现,拉吉说谎说是自己想要在取款机偷钱的时候,他用碰瓷的办法帮他解决“困难”,这是我没能想到的,但善良的人总是会做一些自认为对朋友重要的而让旁人觉得很傻的事。
由于拉吉内心对自己的不放过,他赞助了公办的学校,改善了设施,增加了教育素材,还是让人敬佩的。但当他的慌被希亚姆·普拉卡什识破的时候,那个尴尬,真的是植入内心的,初心不对的时候,公益也是丑陋的,虽然的确是帮助了他人,但也伤害了别人的信任。

由于担心被到校长室公开谎言,拉吉主动投案,却没曾想校长只是将他孩子的档案从贫困换成了普通,这让他不能理解。校长很义正言辞地告诉他自己曾经的遭遇,而现在那些曾经伤害过她的人都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上这所学校而倾尽所有的巴结着她,谁也撼动不了她的所作所为。
拉吉的正义感上升,为了揭穿这个真面目,带上了公办生在校庆做表演,想让家长们可以有所动摇。但似乎没有。
最后他选择了让孩子在公办学校就读,那是他的内心得到了释怀,是他个人的,她们这个小家庭的选择,与社会无关。社会依旧激烈。
但在我而言,为主角们庆幸,终究只是几天的贫穷体验,并不是要受尽一辈子的无奈的真正的穷。
物质决定上层建筑,努力吧,中年们!为了孩子的起跑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