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暖湿气流影响,这个小城阴雨蒙蒙的天气仍在持续,雾气也是一直笼罩。早晚的温度依旧有些低,十六度的气温,裸露的皮肤的感觉有丝丝的凉意。
今年的夏季的脚步,显得有些蹒跚。
连续的阴雨天气了,湿润的样子,好像梅雨季节的来临一般。但其实小城的雨季,每年都要到夏至节气才开始。
昨晚沿着河边走了很远很远。
据说,这个小城原先的街貌,沿河道铺排开来,南北走向,就象这个由上而下的“非”字,中间一条主河道,两旁派出不少支流。
自古而来,小城多故事。因为小城生活最真实,也最市井凡俗。就象这个“非”字型河道里的水,平缓地流淌,不起波澜,仅有悠悠绵长。滋长了小城人,却也不乏各类是是非非。
路过那条老街的上的一个茶馆,幕墙玻璃里面的桌椅一直没有改变。就像这个小城一样固执地保持着原来的样貌,这么多年,似乎都很少改变。这大概是大部分小城的现状,以及大部分小城市民的生活状态。
想起很久以前。他们就在那块玻璃后面的桌子上一起喝茶聊天。
那天的下午还有阳光。他们三男一女,一行四人坐在茶馆靠窗口的位置,有大面积的幕墙玻璃。阳光是照得人耀眼的,需要拉上一层薄薄的蕾纱来挡一挡的。
其中的一男一女很热切地谈论着这个小城过去,那已经三四十年前的往事。那残存记忆里的破旧街道店面,那阴长幽暗的弄堂,还有一些有那个年代的时代特征的事件。
余下的俩人,并不出生这个小城,于是默默地倾听着他们的言语,还有他们陶醉的神态语气,间或,也从他们的谈话里寻找一些相同的特点,也或者,对比着彼此童年或者少年时代的生活差异。
相同的,都是童年的无思无绪,差异的也仅仅是小城街道与乡村陌阡,仅此而已。
他来这个小城也有很多年。若是放在一个生命上,该是多么青春蓬勃的一个季节,听听都好似让人飞舞起来的,这该是一段怎样的光阴?只是放在他身上,成了一段流逝的岁月痕迹。
他听他们热烈地谈论的时候,心思不住地走神。他都不知道该是庆幸还是应该感到失落的。这个小城,对于他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在他离开出生的小村多年后,依然常回头望,当年的自己那个踢踢村旁公路上的小石子,快步向前的少年可依然?
现在他回头,回到那个出生的乡村,也都是如是。有时,他都觉得,这一直以来的生活都是颠沛与流离的。至今都还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位置,可以很安心很放心的躺下来的那种感觉。
这个南方的小城,他已经忘记刚来生活时它样子。即便他努力搜刮记忆,也如久远潮湿的黑白底片,拿到阳光下照,看到的是隐约模糊的轮廓。
每次上街,沿途总会在眼角余光处,出现几段河道,还有一座座横跨的桥梁,看河流里有船来船往,河道边树木葱郁,街道上有人声起伏。
于是在那一刻开始有了远方的梦想,象河道中的水流,终日流淌。
小城象个习惯沉默无语的长者,注视着小城的日日夜夜。小城的姿态永远是安详的,一如南方所有小城的色彩,灰白粉黛,不惊不喜。只是小城生活,也并非处处安静从容。
就象这个有明媚阳光午后的一次茶话,以祥和安逸的姿态,谈论一些生活的忧心。这大概就是小城生活的特点,大概也是千百年来,浸泡在小城空气里滋养而成的小城人们的生活态度。
茶水越喝越凉,茶味越泡越淡,人走茶凉却也无妨。人们习惯把生活的不易,和着生活的茶水,一并吞下。
昨日回乡下看望母亲,临走的时候,隔壁的堂嫂喊住我,剪了一大把各色月季花给我。不小心还被扎破了手指流了血。
但心里也不禁莞尔一笑。
拿回家修剪一下,插在瓶子里。心里想着,上一次收到鲜花,是去年四月疫情开放后,在河边的兼卖咖啡的鲜花店买了一杯咖啡,老板娘送了两枝玫瑰予我。
也是大感意外。如同这次堂嫂居然也剪一束鲜花给我。(堂嫂是与我父母亲年龄相近的人。)
昨晚小友还约我去酒吧喝酒,夜半才回。是那种比较安静的清酒吧。
聊了一些各自最近的生活,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该问的问,不该问的不问。
我与他上次来这里,已经是很多年以前了,喝的是伏特加;这次我俩只喝啤酒。
看着里面的环境,竟然有些陌生的恍惚。与我有点格格不入。我已经离开太久。
这是昨日发生的两件值得说道的事情。有小小的喜悦。
成年人的心思沉重,这样的喜悦,只能是小小的,微微在心头泛起涟漪,不会翻动太多,在这样的微凉微凉的暮春初夏的时光里。
时光那么凉,爱你一点点。
2023/05/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