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锻炼归来,做好早饭刚拿起手机,便看到好友的消息:“早起在小区转了三圈,一圈700米,然后看到发来的位置。”紧接着还有两条追问:“你早上去哪儿锻炼了?忙什么呢?”
我赶紧回复,还热情邀约:“刚做完早饭,来吃吧!”她却回:“距离20多公里呢,你看上面发的位置就知道。” 这时我才知晓,原来她的小宝今年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这是陪孩子在新学校附近适应环境呢。
好友身形瘦瘦的,骨子里却藏着大大的能量。小宝小时候生病,她独自带着孩子去北京求医;一双儿女被她教育得格外出色,不仅爱看书、爱运动,性格也开朗讨喜,家里的墙上贴满了孩子们的奖状。她自己也厉害,把家庭和事业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未见她发过脾气。我曾开玩笑说:“我要是个男生,肯定把你追到手,你爱人也太有福气了!”
记得有次我们三个好友聚在一起聊天,其中一位忍不住问她:“你到底怎么把孩子培养得这么好?透露点绝招呗,我怎么就做不到呢?”她笑着回应:“你怎么就不行了?你手里的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证件一大堆。说实话,你是把劲儿都用在自己身上了,分给孩子的太少啦。”这句话让我们瞬间沉默,良久都没再说话。
孩子的成长路上,妈妈的陪伴与及时鼓励从来都不可或缺,我时常能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孩子们的获奖照片,每一张背后都是她默默的付出。反观我们身边,不少人总忙着追逐自己的目标,却渐渐忘了对小家的责任。
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件事,至今让我印象深刻。有个学生不上网课、不提交作业,我打电话过去,孩子接了后转给了他爸爸。我问起孩子的情况,他竟说:“孩子学习归他奶奶管,我不清楚。”当时我实在无语——家长平时为了生活奔波,把孩子交给老人照顾尚且能理解,可疫情期间有了陪伴孩子的时间,这不正是尽父母责任的好机会吗?
著名球星科比曾被问及成功的秘密,他反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后来大家才知道,他选择凌晨四点起床训练,是因为有了孩子后,想在孩子早上睁开眼时能看到自己,这是他在事业与陪伴孩子间做出的权衡。连科比这样的名人都愿意为孩子调整自己,我们这些普通人,又怎能说不能为孩子适当牺牲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