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保险值得买吗
一、哪些“站”香港保险的四大派
伪证派:香港的法制更加健全,香港保险制度更加健全.......
性价比派:性价比高,理赔好....
收益派:分红收益比大陆高出一大截......
土豪派:海外资产配置......
二、大陆保险业其实没那么落后
1、保监会(现在叫银保会吧)
2、保险法保证保险业的偿付能力,偿付能力二代监管规则(C-ROSS) 破产保险公司保单由另一家公司承保
3、偿二代原则
4、中国保险保障基金公司市场化自救机制,提供基金救助
反观香港保险更强调自律,监管远远没有大陆苛刻。

三、香港保险的性价比没有呢想象的那么高
香港一款重疾险保额10万美元 年缴保费2298美元
大陆一款重疾险保额10万元人民币年缴保费2200元人民币
不是比较具体货币,而是比较保费与保额的比率
2000美元/10万美元 约等于 2000人民币/10万人民币
香港保险:前10年135%的保额赔付以及高额分红 65岁,近10万分红 85岁 30万分红
性价比:香港终身重疾险大于国内终身重疾险
香港重疾险:以香港居民健康为基准
1、香港保险对香港居民和大陆居民是区别对待的。
2、保险公司自行定制保障范围
3、香港与大陆承保疾病不同。
香港意外险:费率与大陆意外险无明显区别
高端医疗险:香港保险比国内费率还要高(更贵)。
1、香港保险分红没那么高;(只是演示)
[2、香港重疾险有双重标准
3、香港保险强调行业自律,没有强监管兜底。
四、香港保险分红高?
1、香港保险的分红90%不能保证
2、投资高风险投资品会带来经营风险
3、大陆居民重疾险方案有限。
香港保险没有分档,并且分红不保证。高演示利率(6%-10%),但90%无法保证。别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保险公司要赚钱,不是慈善机构,投资高风险产品,也会增大经营风险。
提供给大陆居民的分红型保险,收益很低。
五、土豪派:恐怕这是唯一的正当理由了,海外资产配置是目前国内外汇管制唯一一条不违法的转移资产到海外的途径了。
但不得不说,国家也看到这一点,所以也开始限制外汇转账的额度。
汇率风险也要考虑在内,人民币升值?贬值?........
如果你一定要去香港买保险,那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购买地一定要在香港境内,香港保监处只承认在香港境内签署的保单。
2、标配:一张香港银行卡开通网银账户支票账户本票账户。
3、一定要找可靠可信的代理人。
4、务必提前了解法律风险,香港法律和内地不同。
优势:海外资产配置
风险:汇率风险
结论:根据自己情况,记住原则。
六、关于那些大陆保险的误区
误区1:香港理赔流程更方便简单?
真相:内地保险白纸黑字写在条款上,照着做就绝不会有错。香港保险“适当的证明文件”语意不清,反而麻烦。
误区2:核保与理赔政策
真相:内地保险,保险公司向投保人倾斜。香港保险,投诉无门,只能找律师起诉。香港的律师费什么的高呀。
误区3:内地保险没有不可抗辩条款
真相:内地保险,两年不可抗辩权,附加险同样适用。香港保单,有可能不适用附加契约。
结论:大部分人不了解知识,所以容易被误导,所以,我们需要学习。
不过相信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保险,这些误解会慢慢消失的。
真相:1、内地保险理赔更方便
2、内地保险纠纷易处理
3、内地保险有不可抗辩条款。
七、电话销售的保单靠谱吗?
电话销售最大的问题,就是保险条款很模糊。推销员会刻意回避很多免责条款,甚至在言语中有意无意地扩大承保范围。
[八、银行不理财,改去卖保险?
银行保险“银保产品”
银行人员有业绩压力,所以和电话销售保险有同样问题。
主要特征:分红型长期型,趸交,或期缴,寿险或意外险
把握犹豫期,受到保险合同后10天内(通过银行购买的,保监会改成15天),无需任何理由,投保人可将合同退还并申请撤销。
去银行购买还不如自己在网上购买。前提是一定要了解保险基本知识。
九、买保险的注意事项
投保人:花钱买保险的人
被保险人:保险事故的指向对象
受益人:事故发生后,能够拿到钱的人
保险人:保险公司
一定要指定受益人:按到保险法规定,如果没有指定受益人,那么在理赔时保险金要作为遗产,优先偿还被保险人的债务,剩余的才能给到法定继承人。
为了保护被保险人的利益:
1、可保利益原则,如果被保险人有什么事,对投保人造成经济损失才可以买保险。
2、人寿保险需要被保险人书面同意并认可保险金额才有效。
十、购买保险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专业名词?
犹豫期:10天内(银行15天)无条件退保
等待期:又称观察期,发生保险事故也不赔付。
宽限期:延交保费通常60天
理赔期:人寿保险5年内,其他保险2年内。
保险学习笔记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