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行与思--南京之旅

行与思--南京之旅

作者: 张伟娜1221 | 来源:发表于2019-11-30 11:10 被阅读0次

2019年11月15-17日,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2019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在“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成功举行。六场大咖演讲,四场圆桌对话,八节名师课堂,八场精彩分享……,历时两天半,聚焦阅读、写作、古诗与整本书教学,全面而充实。

带着思考而来,带着收获而归,三天的学习,我思考的最多的是“亲近母语”与我们在践行的“全课程’相通的是什么,不同的是什么,值得学习与借鉴的又是什么。基于此,书写自己的收获。

行与思--南京之旅
一、大语文与全课程--理念相通,气质相投

    近年来”大语文“的说法很流行,徐冬梅老师敏锐地抓住了这一说法背后的语境含义,提出了大众心中的“小语文”界定:以应试为目标的语文,以工具化的字词句训练为教学内容的语文,只教教材的语文,就是小语文。相反地什么是“大语文”?亲近母语所理解的大语文:母语教育在家庭、社区、社会机构和更广泛的场域里真实发生;是云课堂,是一种通向未来教育的大语文,它不是仅仅在课堂,也在演讲厅、直播间、研讨室、现场、实验室、线上课堂,还在各种各样的母语文化体验场所;是以阅读为核心的课程,更丰富的课程构建;最根本的是在“育人”是以儿童为本。简而言之,大语文,是大阅读,是大教育。

在我看来,注重横向拓展学科融合式,链接生命,链接生活的全课程体系就是对大语文最好的践行。

2、 课程意识---识知趋同,目标相近
行与思--南京之旅

课程——在遇到二小之前,我曾一度认为设计“课程”是专家的事。

孙校长常说:今后的名师一定不是将一节上得多么深刻,多么成功,一定是有课程意识的优秀课程设计者,这次亲近母语论坛,徐冬梅老师也反复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他们有分级阅读课程,中国神话课程,《西游记》课程《史记》课程等,还有分级写作课,学习统编教材的语文私教课,《我的母语课》,二十四节气课程等等。

于是那几天常发出这样的感叹:无论何种教学流派,其基本理念都是一致的,前沿的目标也是一致的,我们的全课程正是走在小学语文教改最前沿的理念,在全课程的理念框架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开展的开学课程、交友课程、秋天课程、自我认知课程等也正”课程“这条路上探索着,感知着,在这条路上潜心学习,一定会遇上最好的风景。

3、 相似的出发点,不同的落脚点——君子和而不同

      为统编教材”加料“,让生命更加丰盈,生活链接教育是两种教育理念相似的出发点。为现行教材加大量的,优良的课程”出版物“之料,让认可理念的老师迅速找到可依赖的支架并由此而开展相应的课程是亲近母语的特点,而全课程是用课程理念借助全课程读本经由学生的生活及学科融合等形式带领学生全身心、全方位、全时空开展学习,生活即学习。

4.他山之石,且行且思——值得学习借鉴的方面

    学习的难点需要支架的铺就与指引。支架是方法论的范畴,是具体指导,是我们常说的要给学生脚手架让其顺利到达目的地,在以往常规的教学中,我们往往很清楚地知道目标,知道所需要的结果,但抵达的路径却不是很清晰,比如作文教学中常提到:写具体、写详细,抓细节,比如写出一波三折的紧张感,但如何写具体,如何写详细,怎样抓细节,一波三折事件之间又该有什么联系,如何层层推进?恰恰是最难讲解的。

行与思--南京之旅

深圳南山实验教育集团荔林小学王宜剑校长和他的团队设计的六年级第一代单元习作——《变形记》,从情景任务,学习要点,教学过程、直通读写四个方面展开教学,很直观生动回答了:写作教学教什么?写作教学怎么教?要有好事件、好思路、好画面。

她说好事件是编出好故事的种子;好思路是写出好故事的梯子;好画面是生动好故事的镜子。

习作主题是:如果你变成了一颗小豆子,你将会有怎样的一天?

这个时候老师为同学们搭建支架第1个支架——如果你的关键词、主题词是小豆子欢天喜地的一天,那么你选择的事情都应该是这种欢喜的、高兴的。如果是惊心动魄的一天都应该是惊奇的、刺激的。如果是与众不同的一天,可能有好的有糟糕的,这种过程中要穿插,让故事具有波折。

好,孩子们开始行动之后进行小组分享(说)。评论员,其他同学来做小评论员,你喜欢这一组的创意吗?如果最高是5颗星,你给他们几个创意几颗星,请你说说为什么?

他们的故事是围绕(    )主题词来说的,他们选的事件能让故事一波三折吗?----评价与目标紧紧结合

王校长回忆在深圳上课的时候,分了两个小组,第1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小组,按照老师的思路已经成功推出了构思。那么作为一个课堂的示范,更重要的是找到一组非常残缺的小组,用全班共同体一起来帮助这个组把构思图表调整到合适,这才是课堂真正发生学习的地方。

好,那么第2个支架,老师给出同学们一个示范,小豆子惊心动魄的一天,

事件一:早操时差点被小鸟叼走(惊险);

事件二:惊险午餐时掉进汤里被倒入剩饭桶(可怕),

事件三:下午被值日生扫得漫天飞(危险),

事件四:放学被老师当作种子住进了花盆里(无助),那么在这些支架的帮助下,请同学们再来修一修改一改小组的构思,让所有小豆子的事件都能调整到一波三折,符合主题。

行与思--南京之旅

借助课例我们不难发现,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习作依然需要清晰的支架,而每进行一个版块的学习评价,都要直指学习要点,直奔教学目标来检验达成的情况。

5.反思,向着更远的远方

    教学中遇到怎么教也教不会时,我们是否应该想一想,是不是我给的支架不够?学生当下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从出发点到目的地会学生遇到怎样的困难?怎样避免虚假学习浅表学习,避免学了跟没学一个样?很抱歉,这些问题我自己暂时一个也答不上来,但我知道,一旦开始思考,便会有变化。

行与思--南京之旅

相关文章

  • 行与思--南京之旅

    2019年11月15-17日,由亲近母语研究院主办的2019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在“世界文学之都”...

  • 南京行-文艺之旅

    去南京,是奔着先锋书店。 记得是刚放暑假,济南到南京的高铁上,由北而南,无聊向窗外看去,全部是平坦土地,渐渐地小水...

  • 毕业之旅——南京行(一)

    hello,大家好,我是毛毛。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暑假我和高中舍友(一共六个人)前往南京进行毕业旅行的感想。...

  • 毕业之旅——南京行(二)

    补充第一天的内容。先讲讲我们住的地方。来到南京我发现一个特别的地方,南京是没有阳台的,许多人晒衣服都是在窗...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千篇文

    这次的南京研学之旅,我总结为12个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千篇文。为人师,当笔耕不辍,步履不停,读思写行...

  • 学与思,思胜于学

    学与思,思胜于学;思与行,行重于思。一分学,三分思,六分行,则事业可以勃兴。

  • 2017-08-23

    北京 南京火车之旅

  • 思维导图学习之旅

    南京学习之旅是一个特别的心灵洗涤之旅。

  • 南京之旅

    对于南京这个城市,所有的了解都来自维基百科;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是对南京最好的诠释。借着端午节这个契机,背上背包,...

  • 南京之旅

    8月19号 今天,我们一家要去南京玩。我一听可乐坏了。因为我整个暑假都在补课,根本没时间玩。现在终于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与思--南京之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vqow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