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道德经》三十一章,三十二章,三十三章

《道德经》三十一章,三十二章,三十三章

作者: 漫步去拉萨 | 来源:发表于2025-08-19 20:25 被阅读0次

第三十一章原文: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莅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译文:

兵器啊,是不祥的东西,人们都厌恶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它。君子平时居处就以左边为贵,而用兵打仗时就以右边为贵。兵器是不祥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东西,万不得已而使用它,最好淡然处之。胜利了也不要自鸣得意,如果自以为了不起,那就是喜欢杀人。凡是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得志于天下。吉庆的事情以左边为上,凶丧的事情以右边为上。偏将军居于左边,上将军居于右边,这就是说要以丧礼的仪式来处理用兵打仗的事情。战争中杀人众多,要用哀痛的心情去对待,打了胜仗,也要以丧礼的仪式去处理。

第三十二章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永远处于无名无形的质朴状态,虽然看似微小不可见,却没有任何力量能使它臣服。侯王若能持守这种道,万物将自然归顺。天地阴阳之气交融,降下润泽的甘露,百姓无需政令约束就能自然均分。当人类开始制定名份制度时,名份既已存在,就应当懂得适可而止——唯有知止,才能避免危险。道存在于天下,犹如百川归海,是万物自然归宗的终极法则。

第三十三章的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了解他人的人聪明,能了解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高明。了解他人只是一种外在的认知能力,而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包括自己的优点、缺点、欲望和潜力等,才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智慧。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能战胜他人的人有力量,能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大。战胜他人往往需要凭借外在的力量或技巧,但战胜自己则需要克服内心的私欲、偏见、恐惧等弱点,这需要更大的勇气和内在的力量。“知足者富”:知道满足的人内心才是真正的富足。一个人如果总是被欲望驱使,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或权力,就永远不会感到满足,而懂得知足,珍惜自己所拥有的,就能体会到内心的富足和安宁。“强行者有志”:坚持不懈、勉力而行的人才是真正的有志气。这里的“强行”不是强行而为,而是在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后,能够持之以恒地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和阻力,这种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不失其所者久”:不迷失根本的人才能长久。“所”指的是根本、立足之处,也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本心等。一个人如果能够坚守自己的本性,遵循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行事,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长久。“死而不亡者寿”:身体死亡但精神不消亡的人才是真正的长寿。这里的“不亡”指的是精神、德行、思想等方面的延续,一个人如果能够在有生之年为社会做出贡献,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即使肉体死亡,他的思想和精神也会被后人铭记和传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长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德经》三十一章,三十二章,三十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dx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