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与字,是两个定义。
文,是最初的形态。字,是文派生的形态。
也可以说,字是文的孩子。
《说文》文:“错画也”。
错,不是错误之意,而是交叉。
画,不是图画,而是笔画。
画字的本义,我在《说介》一章有分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翻一下。
文,就是交错的笔画之意。
最初交错的笔画,一般是比较简单的形态,这种形态或称字形吧。
不过字形一词,需要有字才行。而初有文的时候,还没有它的孩子,字形一词自然不会有。故说字形,就算泛称吧。
文,从人bing从乁yi从丿yi。
人bing,从火无焰。
仌bing从之,两个人。
仌就是无火的木炭,会意为火焰失去了,就不热了,引申为凉,进一步引申为寒冷。冰、凌、寒都从之。
仌字的反意字是炎,大热之意。
人bing,就是黑炭。
人们最初是拿黑炭画写的。
文字的发音,也继承了人bing字。
乁yi与丿yi,两笔都是至简的笔画,代表的意义很多,有气息,水流等等,也有左右抴曳。
左右交叉抴曳的两笔,也就是许慎记录的“错画”。
这样,文,就是人们拿黑炭画写的交叉的两笔而成。
这是最简单的形态了。
既交代了工具,又交代了产品,而且描述了产品的样貌。
巨量的信息,仅在几笔中蕴藏。仓颉老祖,厉害啊。
文,是个伟大的字形。
文章、文采,取文的交错而定的形态之意。
文章,一开始不是一段文字,而是音乐。
章,音乐的终结。
文章,是交错而成的乐章。
记录乐章的文字,也称文章。后来,写下来的篇章,都称文章。
文采,是文的装饰,以文为采。采,饰也。
注意,文是错画,有交错混乱之意。
汶川的汶,是乱水交汇之意。
清政府通缉孙中山的时候,名字是孙汶。
这是歧视轻蔑的称谓,说他头脑混乱而造反生乱之意。
东帝汶,会是个什么地方呢?
有条不紊的紊,继承了文字“错画”的“错”,交叉之意。
故紊,《说文》:“乱也”。
实是乱丝之意的引申而已。
文,作为文字之称时,就是字根之意。
各种首创的记录事情的形态,统称为文。
而根据文派生出的形态,称为字。
字,是文的孩子。既然是孩子,直接叫“子”好了,叫“文子”不行吗?
为什么一定要叫“文字”呢?
这是个问题,谁来回答一下?
不想吐槽甲骨文金文的文字字形了,应该来自鱼鳞之象。唉,可怜。
清阳于2020.8.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