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组织,目标是一个组织的核心。任何一个组织,都是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成立的。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组织必须要完成很多任务。这些任务是靠一个人完成不了的,需要把它们分解到不同的岗位里,装在不同的人头上。所以,要了解组织的逻辑,必须要首先了解岗位。
你可以把岗位想象成饭碗,工作任务想象成水。如果组织的所有任务是五升水,如果一个杯子最多可以装一升水,你该装在几个杯子里呢?正常的想法,是应该分放在五个杯子里,刚好把水装完。但是,如果这样去设定岗位就有问题,因为这样分的话,每个杯子的水太多了,也就是说,每一个岗位的任务过于饱满了,很容易出问题。
那到底该如何装水呢?一般情况下,原则是每个杯子装到7成左右就可以了,所以,应该找7个杯子,至少也要找6个杯子,每个杯子都不要装得太满。这样,就比较从容,水也不容易洒出来。这就是根据任务来确定岗位的基本原则。显然,每天只干一小时的岗位,水装得太少的,任务是高度不充分的,于是,那个岗位就成了大家都要去争抢的香饽饽。
把任务变成岗位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先理清工作任务,然后,再去把这些任务装在不同的岗位里,每一个岗位的负荷要适度,都要装个七八分,不要装得太满 。这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问题一:工作能力的差异
有些人工作能力强,就是有人像是个大杯子,容量大,能力强。有人是个小杯子,容量小,能力弱。那么,这个时候,预期设置好的岗位,就不一定能够装下计划中的任务,甚至会导致工作目标无法实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公司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去考虑和操心的事情。除了要找到合适的人,设置非常清晰的岗位责任的同时,组织内部有时还要考虑根据现有的人员情况,及时调整在每一个大小不一的杯子里装上最适当的任务,进行工作流程的适当调整。
问题二:节点性岗位的设置
有一些岗位是处于多种工作链条的连接点的,而且,也不确定要装多少任务的。比如,在某些跨部门、与其他业务线关联性较强的岗位上,装的不仅仅是水,还有饮料,各种工作任务混杂在一起交给一个人,所以,这个岗位要求多种技能,而且需要和多个部门成员发生联系,需要协作和支持。这种岗位就是所谓的“节点型岗位”,对于一个组织非常重要。
对于“节点型岗位”的骨干,我认为组织中的节点主要有两类: 第一是各级领导者;第二,就是这些跨部门工作、负责连接不同工作链条、包含不同性质工作任务的骨干。
所以组织的分工细致,就是把工作任务装在不同的岗位上,装得合理,这是任何组织建设的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