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越来越普及,同时胃息肉的检出率也变高了。很多患者在做一些常规检查时发现自己胃内长了很多息肉,都会担心一个问题:胃内息肉严重吗?到底要不要切除呢?
今天医生就给大家解答一下心中的疑惑,也给大家普及区分一下常见的胃息肉:
1.炎性纤维息肉--炎性纤维息肉可以在整个胃肠道找到,但最常见于胃窦和幽门部。息肉以梭形细胞、小血管和炎性细胞增生为特征,常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2. 胃底腺息肉--胃底腺息肉占所有胃息肉的47%。病变多发,在任何年龄的男女患者均可发现。
3. 增生性息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胃息肉,占所有胃息肉的25%-70%。随着年龄的增长,幽门螺旋杆菌的发病率就越普遍。
4.幼年型息肉--胃幼年息肉很少被观察到,而且常常发生在幼年性息肉病的初期,不管是在胃部还是在整个胃肠道。幼年型息肉病会增加患癌的风险,特别是在结肠中,但胃中也可能有癌变风险。
5. 错构瘤样息肉--胃错构瘤性息肉由增生的腺体组成,腺壁上覆盖着腺泡状上皮,并被平滑肌分支状核分隔开来,并伴有深腺部的萎缩。
为什么会长胃息肉?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能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及细胞因子,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刺激胃上皮细胞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根除后,息肉会缩小或消失;
2、胆汁反流
十二指肠液含有胆酸、胰酶,反流入胃内,可损害胃黏膜,并引起胃黏膜的炎症性增生,导致胃息肉产生;
3、遗 传
基因变异与胃息肉的形成息息相关,具体机制未明;
4、吸 烟
可能与吸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等因素相关;另一方面,烟草烟雾中含有大量的致癌物质可结合DNA形成加合物,干扰细胞复制,影响DNA修复,使胃黏膜发生不可逆转的基因改变,促进息肉的形成;
5、饮 酒
喝酒损伤胃黏膜,慢性胃发生率明显增加,细菌繁殖增加,促进亚硝胺类致癌物质合成,从而增加胃息肉发生的风险;
健康知识“划重点”胃肠息肉的预防:
1. 建议低脂肪、高纤维素的饮食配搭,同时注重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如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等食物。
2. 要预防肠息肉与减少腺瘤发生,必须养成健康的进食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3. 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4. 不长期饮酒、抽烟。
5. 要多参与体育锻炼,低强度有氧运动能增强体质,有利于调节血液循环,保持心情舒畅,也有助于防止胃肠息肉的发生。
温馨提醒:生活中需加强胃肠保护,如持续出现某种症状时,应及时到重庆东大肛肠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