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的作者叫历史的囚徒。



2021年不带团之后这本书是我看的第一本历史类的书了。当初看到它的名字其实我只是感觉比较新奇,作者我也没听过只是感觉他的这个笔名似乎带着一种情感,然后我看了几位名家的推荐语,还看了对于作者的介绍和评价“武汉大学历史学博士,历史作家........擅长以幽默犀利的笔锋写情。是全网首创幽默对话体——古人面对面,打通了近人与古人沟通的经脉”。尤其是说他首创了幽默对话体,是我对这本历史类的书产生了兴趣。
书里面真的有很多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的地方,比如我在读“名王”的最后一篇“乾隆:说说我的四万多首诗”的时候几句和给我的感受吧。
“虽然我活了八十九岁,是皇帝平均寿命的三倍,但是我觉得自己没有存在感,比人说起我,总是介绍,这是康熙的孙子,雍正的儿子。这也是我为什么拼命写诗的原因了”;“你们评了诗仙、诗圣、诗王、诗魔、诗佛、诗神.......但对一个写了四万多首诗的作者,居然没有一点感觉,你们这样做对吗?要知道,我一生写的诗,大致相当于两千余名唐朝诗人所有作品的总和,几乎每天要更新两次。这还是在我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完成的,整个大清应该不会有人比朕还忙吧”等等。
不知道大家听了这几句有什么感觉呢?有没有一种就像乾隆在对我们自己吐槽的感觉呢?我在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像是被带到了乾隆身边,他就像是我的一位老朋友在工作中受了委屈,不被大家看见,在给我吐槽一样。在这个过程中我了解了乾隆的另一面,而且印象深刻独特。作者这种写历史的方式,真的有很强烈的代入感,很容易让我们读者站到这些历史人物的角色和状态中去感受、理解他们的行为和情感。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严肃,反而很轻松、自然。
这本书一共四章,分别从“名王”、“名臣”、“名士”、“名流”这四种人物的代表风别来为我们解读历史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囚徒老师把那些人物写活了,把那些故事也写活了。原因就在于他有两个法宝。借用囚徒老师在前言里面的两句话,第一个法宝就是这一句“要把历史写活,最紧要的一件事情是:尊重它”里的“尊重”;第二个法宝就是这一句“文字一旦有情感,它就开始发光”里的“情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