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了招募项目组成员,给自己的“人脉库”打了很多电话。同一个部门、之前的我项目组、熟悉一点的朋友,不熟甚至类似陌生的伙伴……纵使说得天花乱坠,最后还是被拒绝了好多次。各种理由:忙、精力不足、其他事情……最后答应的,也的确只是那几位比较熟的朋友。
人脉,究竟是不是做事情的敲门砖?
好像从大学开始,人脉就变得很重要。同学是人脉,室友是人脉,社团是人脉……结识更多优秀的人,熟悉更多厉害的人物,似乎就是为自己的“人脉”简历上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可是最后,除了微信列表的人逐渐变多,朋友圈下点赞的交集变多,似乎的确没有什么其他的效果。公事,OK,继续公事公办;私事,SORRY,我们很熟吗?
社会中,陌生人之间维系的纽带是利益;团体中,朋友之间维系的纽带是感情。“陌生人”“朋友”他们之间的距离究竟有多远呢?
认识--接触--了解--熟悉--感情
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找个聊天的人,翻遍朋友圈也没有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
烦闷抑郁的时候,想找个倾诉的人,找遍电话本也没有一个合适的人;
电影约饭的时候,想找个同行的人,衡量周围发现其实每个人都很忙;
……
不是在矫情孤独,也没有黯然失落。只是在思考,一直苦苦追求的人脉,究竟多少会变成朋友,会真真正正对我们的生活发生影响,产生作用?
说实话,自己也会下意识地拒绝一个“不熟”的人的要求,也会下意识地忽略一个“不熟”的人的请求。我们不会轻易麻烦“不熟”的人,同样,也不会让“不熟”的人轻易麻烦我们。
与其一味追求人脉的数量,不如在意人脉的质量。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但是不代表情感的维系也越来越快。停下来,静下心,好好经营。选择那些真正合得来的朋友,挖掘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人脉。让“不熟”变成“熟悉”,让“人脉”变成“朋友”。
最后,在筛选经营自己“人脉”列表时,也想一想,自己会不会被别人筛选放弃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