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山宣鉴禅师(公元780—865),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岁出家,便博阅律藏、精通《金刚经》,时人称他为周金刚。后来他听到南方禅学很盛,便大为气愤不平,决心到南方挑战禅宗。
他说:“南方这些小鬼,居然敢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要去捣毁他们的窟穴。”于是他挑着《青龙疏钞》,由四川走向湖南。
在去澧阳的路上,遇见一位老婆婆在卖饼,他于是放下担子歇息,准备向婆婆买饼。卖饼的老婆婆看到德山担子里的书,问他说:“你担子里放的是什么书?”德山说:“是《青龙疏钞》。”老婆婆又问:“这书讲的是什么经?”德山禅师说:“讲的是《金刚经》”。老婆婆说:
我有一个问题,你如果答得上来,我就给你点心,若答不上来,你就到别处去。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道上座您点的是那个心?
德山禅师无言以对,于是离开去往龙潭(去拜见龙潭禅师)。
这位德山禅师可说是中国禅宗赫赫有名的人物。学禅的人都听过禅宗古德以棒喝接引学人的传说,以棒闻名的代表人物,就是上面故事中的德山宣鉴禅师。但故事中的德山,当时还没有开悟,虽然他对《金刚经》下了不少研究功夫,颇有心得,可以著书立说,但却被一个卖饼的老婆婆考住了。这位婆婆不简单,她虽然没有著述,后人也无从考证其姓甚名谁,但必定是一位隐在民间的大修行者。
这位婆婆的问题,不是一般的理论研讨,逻辑辩论,所以德山宣鉴虽然有一肚子佛学理论,却无言回对。
现在我们假设,穿越时空,自己就是德山,面对这位婆婆的提问,如何作答?
有兴趣讨论此问题的道友,可点赞留言,一起切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