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缝隙里的植物,就是某一天某一时刻某一个机缘巧合之下,一颗倒霉的种子掉到了某个墙缝里,岩石缝隙里,情况好一点的还能接近泥土,情况不好的直接就是悬崖峭壁,苍蝇都不愿看一眼的地方。
有人说:这些种子深陷困境依然能成长崛起,是坚韧不拔的典范。有人说:这些种子就算生长出来,也会因为恶劣的环境而死去,成长不过是白费功夫。也有人说:这些种子充满力量,不过平台太差,天花板过低,成不了什么气候。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看待种子在缝隙中挣扎都是对的,这和个人的处世价值挂钩,但是对种子而言都是无所谓,很明显它只是顺应自然规律,吸收、成长、成熟、凋零。那些高尚的品质总结,不过是些马后炮般的指导,告诉他人应该如何做。
对于缝隙中生长的植物,不用太过吹捧,应该从中学会的是顺势而为。明晰自身处境,了解自身能力,应情势而动,立足当下。
当然,顺势而为不是如同墙头草般,而是要有自身当担与愿景。
当担是风暴中的灯塔,漆黑道路的明灯,远航飞机的指引信号,能让人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动而迷失方向。如此才不会如历史上那些见风使舵的汉奸走狗,仅仅为自身私利所驱使。
愿景则是种子生长的营养,火箭推动的燃料,海盗地图上埋藏宝物的目的地,是推动人行动的动力。没有动力就如同高空泄气的气球,失去了爬高的能力,坠入泥土。
当担与愿景,说白了也不过如缝隙中植物天生的使命,而人则为人,也是有自己的使命,只不过有的人早早放弃,而有的人坚持到了开花结果,虽然结局都是一样,但是这一生的心境是不大一样。
起风了,生活还是要继续。缝隙中的植物还会继续生长,延续生命,完成自己的天生的使命。而我们,也和缝隙中的植物一般,若天地之间蔓草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