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记忆永在2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1-10-02 07:13 被阅读0次
海滨:记忆永在2

记忆定格在此时此刻。薪火相传三世纪,思源致远启征程。当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成果展暨创建一百二十五周年纪念大会的帷幕徐徐拉开,老中青少四位主持人闪亮登场,一曲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交响乐《红旗颂》大会奠定了基调。

海滨:记忆永在2

第一篇章:源·黄浦江畔  红旗飘扬

十九世纪末的旧中国,积贫积弱,甲午海战,一败涂地,《马关条约》像一条耻辱的绳索,让中华巨龙被牢牢束缚,陷入危难深重的泥淖。盛宣怀提出“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的主张,将兴办新式教育培养人才与国家命运结合在一起。

海滨:记忆永在2

随着实业的兴起,从先前单纯的技术人才需求,到技术、外交、行政、法律、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从低层次技术人员训练,转变到办理正规教育;从原先为自己的实业王国培养人才,转变到为国家社会作育人事业。兴学、储才、强国,也成为盛宣怀创办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的思想基础。

海滨:记忆永在2

1896年底,盛宣怀上奏朝廷,提出练兵、理财、育才三端为自强的根本。在附折中,他认为西方人才济济,皆源于学堂培养造就,并呈报自己正以北洋大学堂为参照,在上海筹建南洋公学。南洋公学先后设置了师范院、外院(小学)、中院(中学)、上院(大学),开创了中国现代教育体系的基本模式,并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

海滨:记忆永在2

盛宣怀筹办南洋公学的初衷是希望在人才培养上与北洋大学堂有所区别。北洋大学堂以培养实业技术人才为主,南洋公学则办成一所专门培养商务、行政和法律等方面人才的学堂。

海滨:记忆永在2

1898年,南洋公学为了解决南洋公学生源问题,秉承“学生有充分预备而升入大学(上院)”的初衷而创办中院,该院是南洋公学四院建制中承上启下的中学教育阶段,也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真正有近代化意义的中学。

海滨:记忆永在2

相关文章

  • 海滨:记忆永在2

    记忆定格在此时此刻。薪火相传三世纪,思源致远启征程。当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成果展暨创建一百二十五周...

  • 海滨:记忆永在8

    追溯交大附中的校史,无论是百年前的南洋公学时期还是现在的西安交通大学时期,交大附中历任领导的办学思想都与大学一脉相...

  • 海滨:记忆永在1

    终于有闲暇,以“记忆永在”为题,来缅怀九月的高光时刻之时,九月已经悄然离去。但是,我依然想用文字记录触动心弦的那些...

  • 海滨:记忆永在6

    交大附中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发挥优质学校的资源优势、品牌效应和示范高中的示范、辐射、引领作用,先后与省内外多所学...

  • 海滨:记忆永在7

    南洋公学是为兴学、储才、强国、富民而应运创立,自此便开启了交通大学跨越三个世纪的荣光。南洋公学在黄浦江畔几十载的演...

  • 海滨:记忆永在4

    西安交大附中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受到交大“西迁精神”的影响,并在恢复重建过程中,努力践行十六字的西迁精神,即胸怀大局...

  • 海滨:记忆永在5

    饮水思源,无数先辈前仆后继、艰苦奋斗,积累了深厚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育思想,需要在传承中创新,更期待有远见卓识的后来...

  • 海滨:记忆永在3

    追溯西安交大附中一百二十五年的建校历史,不难发现:为国家而立,为民族而生,为世界之光,是这所学校蕴藏的一种时代精神...

  • 海滨:夏天的记忆2

    最近上下班的时间,总喜欢仰望夏日晴朗的天空。偶尔想起鲁迅,据说先生晚年曾经想要完成一部长篇小说,是关于唐朝美人杨玉...

  • 安居士/海滨:记忆

    记忆 作者:安居士/海滨 每一根须发轻轻颤栗着 像一束电流在你我之间传递 像一阵寒风吹过大地裸露的山河 每一寸肌肤...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海滨:记忆永在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wsdn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