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相见可追随
连续看了三天晚上的电影从《后来的我们》、《暴雪将至》到《你若安好》,除了第二场全程都是哭下来的,感觉自己的泪点越来越低了,胆子越来越小。《暴雪将至》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湖南长宁一个县城的四起连环杀人案,属于悬疑破案剧拍的很好,两位主演(段奕宏和江一燕)的演技很好,不过整个过程把自己吓得心脏快停,回来的路上一路发憷,我决定以后还是不要看这一类题材的电影了我不适合。不过喜欢这类题材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片子不错。总体来说三部片子都是良心制作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去看看一定不负所望。接下来就讲讲另外两部片子的一些感受吧.
《后来的我们》
在没有上映这前就很期待这部片子,不知道为什么内心有一些期待与好奇曾经一起相爱过或者喜欢过的人,如果他们将来分手了,后来的他们会怎样?(可能每个人去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心里已经想起了某个人,设想着后来的我们会是怎么样)设想了很多遍觉得有可能是一个悲剧,分手过后应该不会再在一起,多年后的他们即使相聚也只能相逢一笑,好久不见;另外一种可能是圆满大结局,他们经历困难重重最后在茫茫人海中还是找到了彼此。也许自己想像的后来的我们应该偏向第一种结局吧,然后两种结局都没有,他们相遇回忆着曾经的美好与提问,失去了彼此即使是黑白色生活也要继续。或许,有些人只适合遇见。或许,后来,我们什么都有了,却没有了我们。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教会你爱与成长,而你能做的就是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把美好留在时光里。这部片子一条是爱情的线让人明白:
曾经,“有一个男孩爱着一个女孩”,已经是很好的开始。
后来,“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再”,已经是很好的结局。
如果你已学会了如何去爱,就该懂得:珍惜此时此刻,才能余生无憾。
另外一条线是亲情,每年回家过年父母的期盼,看到见清的爸爸就回想到自己的父母如果多年以后我们都长大了离开家在外地他们是不是也是一样的孤单,内心觉得特别的凄凉,看的时候特别想给爸爸妈妈打电话,他们想在家中能够相互依偎的就只有爸爸妈妈两个人,他们是不是也在看着电视想着我小时候的事,翘首以盼的等着过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相聚。我们远在外地学会了报喜不报忧,父母是不是也一样得报喜不抱忧,亲情应该是这一辈子都最最最珍贵的感情,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能有时间就多陪陪父母,不要让自己留有遗憾。
《你若安好》
这也是我听名字选的片子,当时以为是一部文艺片。(毕竟那么喜欢林徽因,总觉应该和她有关)不想提前剧透也就没有查到底是讲什么的,想着去电影院揭晓吧。看了才知道讲了关于医疗的情况,基层医疗条件差没法看病,都往大城市赶,而大城市的医疗条件好但是排队难看病贵,三个案例都是由于基层医疗条件差没有及时诊断治疗而被耽误导致死亡的事情,也就引发了相应的医患纠纷。在这期间医院的主治医生们(专家)分成两派形成特别的鲜明:一种是学术派的以梁医生为代表,在做手术这前要做完相应的手术检查有了相关的医检结果才能有科学依据做手术(强调的是手术的成功率与风险规避),她的做法在发生医患纠纷的时候让医院成功的避免了风险,没有医疗事故,但是觉得冷冰冰的。另外一个是保剑锋主演的潘大夫,是一个有些有肉的医生,强调的是抢救的时机,一直记得他说的那句话“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觉得特别的感动,他身上肩负着作为一个医生救死扶伤的医责,能不做的常规检查就不要折腾病人尽快安排手术,虽然很多时候都让自己陷入被动被误解的情形中,还好人都是有良知的病人家属都理解了他们,最后保剑锋去围场赛罕坝当了一名基层医生,为基层的百姓看病,觉得超级感动,对他也是超级的敬佩。片子反应了一个特别现实的医疗问题,现在基层医生特别的缺乏,所以小病拖成大病,有的是连自己得病都不知道,都说大城市看病难,如果在基层就把病治好了,谁还愿意往大医院跑。应该加强对基层医疗条件的改革,倡导防重于治的理念,从源头上减少小病成大病,甚至增加死亡的风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