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公园的月季花开了,开的实在丰满,花朵大如满月,花盘挨着花盘,花瓣挤着花瓣,红色粉色争奇斗艳,直诱惑的游人纷纷驻足拍照。
每到这个时间都会抽时间去公园骑行,享受鲜花满径的美好,也享受静谧加热闹交替的风景。
祥云桥往北,人渐渐多了,花也渐渐多了,经不起诱惑的我一边骑行一边拍照。
手机绑在自行车支架上,只能拍到中间的路,路旁的花只能是点缀,内心觉得十分遗憾。
想着有两个选择,一是停车下来拍视频,二是边骑行边持手机去拍摄。
于是走走停停,过一会儿手机里便装了好些美图或视频。
这时有一对骑友从我身边经过,他们组织有序,队列整齐,一个接一个都超过了我。
好些个念头在心头一闪而过,我能追上他们吗?我能超过他们吗?是否可以试一试呢?
将手机固定在支架上,打开摄像功能,调整好自行车齿轮,开始猛追。
在我调整手机的这几十秒内,骑友队伍你超过我好几百米。
追人是不容易的,首先是提速,同时需要密切关注来往的自行车和行人,确保安全。其次是提速远远不够,必须拼尽全力。
我的目光死死盯住车队收尾的队员,咬住他便可以追上整个队伍。
距离在一点点缩短,追上队伍的信心,在一点点增加。时速超过20,21,甚至达到22了,我紧追不放,这次追赶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关于骑速创造可能的机会。
收尾的队员不时在提醒前面的伙伴,队伍成一条龙排列,整齐有序匀速前进。
一边提速,一篇躲避来向的自行车,我清楚的知道,无论骑行多么爽,保证安全永远放在第一位。
3分钟,5分钟,7分钟越来越近,我完全追上了这支队伍,同时十分肯定自己有能力超过他们。
单人想要超过一支20人的队伍是需要勇气的。这次队伍足够长,不可能一口气超越,那么只要对向有自行车过来,我便不得不挤到这支队伍里,以确保安全。
如此小心翼翼的调整,最终我完全超过了这次队伍。
时速提醒最快24公里,比之前保持的25公里记录稍稍慢了一点。
这一次变成了我在前面骑,队伍在我身后紧紧相随。
我清晰地听到领骑的队员一次次清晰地发出指令,“前面有积水”,“请靠左行驶”……想起刚刚收尾队员不停地用手势提醒掉队的伙伴,我明白,这是一支组织严明的队伍。
一个人骑行自在独立,一群人骑行更强调合作与担当。领队放慢了自己的速度,始终以时速20公里的速度前行。如果把他们看作一支队伍的话,领队无疑既是先锋官又是元帅。
就在那一刻产生了想要跟骑行队出行的愿望。跟队出行第一好处是可以提高自己的速度,第二好处是可以锤炼自己的合作能力,当然还可能有第三好处,便是交到有共同之处的朋友。
特立独行的我,总享受骑行中自由舒适的状态。跟队出行,需要遵守规则,那么便少了可以自由拍照的时间和机会。
得和失我更想要哪一点呢?或许偶尔单独出行,偶尔跟队出行,两者并举才是最好的选择吧。
一支队伍,有固定的速度,以确保所有队员都能跟紧。同时也有自己的规则,确保所有队员在骑行过程中的安全。
因为有规则,所以走得更远。
超越那一刻的欣喜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对骑友出行的一份尊重。
过北中环大约2公里,导航提醒以骑行20公里,也就是说该返程了。
此时的天气完美极了,凉风习习,霓虹闪烁,北面的游人不多,路上空空的,所有的树只是为了等我,它们在微风中向我点头,诉说夜的美好,诉说缘分的美好,同样也在诉说岁月的美好……
舒展筋骨,又一次暗自思忖:我究竟为什么骑行?为了锻炼吗?
究竟应该待在舒适区还是可以更多突破?
骑行更多丰富了自己的经历,增加了对生命不同的体验和感悟,更多享受到独处的自由,同时与天地万物和谐相融,自己虽然只是一粒尘埃,也感受到真实的存在,感受到万物的存在……感恩四季,感恩花草树木,感恩天地万物,在这份感恩中丰满了自己的内心。
原定骑行40公里的计划圆满完成,也许不久以后我便会成为骑行团队中的一员,看见并享受另一番风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