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已步入不惑之年,感概万千。
我自小在外公外婆家长大。衣食住行,诸多细节,记忆犹新。家庭矛盾、根根秧秧、理想抱负、屈辱痛苦;言传身教、复杂心理,伴我童年。如今,我家庭和睦、妻孝子贤,一方净土,千里难寻。
外公曾是湖北省第八中学高材生,聪明伶俐,智慧超群。外婆一字不识,勤劳勇敢,忍辱负重。
外公曾任机械厂厂长、公社干部、造过磅秤、做过铁匠、建过石拱桥、当过“皇上”。
外婆揽过树叶、喂过猪、推过磨、藏过粮,为了外公一时不满,曾经遍体鳞伤。
外公在公社力排众议,让饥饿的老汉吃饱了肚子。外婆在家为自己的闺女因饥饿身体浮肿,躺在楼板上急断了心肠。
外公一生清廉,耿直豪爽。过年,别的同事带回家的是大鱼大肉,他带回家的是半袋萝卜。他让妻儿“失望”。
外公总是把家里最后一杯酒留给朋友,为此,外婆总是把鸡蛋珍藏;外公总是为朋友多要两个“小菜”,外婆躲在山上,大中午不见踪影。外婆躲躲闪闪,总少不了一顿训斥,甚至当众一场暴打。外婆无语,只是哭。她知道外公的对,她知道外公的理。可怜家中无米,这是外公外婆共同的“屈”。
多少年过去,外公去世,外婆肯定了他的“对”。这是外婆对外公为人的“肯定”,这种“肯定”包涵了外婆对外公的“爱”,也包涵了外婆为了子女应对生活所付出的屈辱与血泪。
外公有志气、有抱负没有实现,可他在舞台上过了一把“皇上”瘾。石拱桥犹在,让人们记住了他的智慧,记住了他的为人。而外婆因“英雄”而无名,甚至至今还有人因外婆“小气”而心生怨气。
人这一生,没有人不想做“名人”。没有定论谁是“男人”谁是“女人”。也许“男人”有点“女人气”而更像一个“男人”,而现实中也没有一个“女人”不想为有朝一日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而放弃努力。
外公外婆在艰难的生活环境中抗争,他们毫不犹豫选择个性。他们知道他们都是对的,他们也知道他们都是错的。但他们指给我们一条矛盾而又可行的路,要我们践行。当他们当年的试卷又一次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特别是生活富裕以后,我们的路在何方,我们仿佛从中找到了答案,看到了新的方向,新的希望。
感谢在外公外婆家长大。“志在千里,亦在梦里,家才是脚踏的实地。”












网友评论